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构建高校德育全员育人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坚持育人为本和“大德育”的视角出发,从教育、管理、服务的结合上来探讨高校德育全员育人长效工作机制的时代内涵,旨在挖掘和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强化德育功能。
作者
邓传伟
汪伟
史萍
机构地区
淮南师范学院纪委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4-116,共3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高校德育
全员育人
长效工作机制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作者简介
邓传伟(1951-),男,安徽淮南人,淮南师范学院纪委副书记、监察处长。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1
何定雄,叶芃.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6-7.
被引量:6
2
林春逸.
关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19-21.
被引量:7
3
黄海燕,肖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 拓展新空间[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33-34.
被引量:4
4
黄建军.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48-49.
被引量:36
5
邹放鸣.
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 开展“大学生涯设计”教育活动[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5):26-28.
被引量:12
6
周建锋.
加强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46-4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杨帆.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性特征探析[J]
.求实,2002(9):60-61.
被引量:16
2
王宗光,李建强,盛懿.
顺应变化 以史育人 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交通大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8):15-18.
被引量:6
3
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121.
4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
5
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学习时报》,2004年1月19日.
6
李天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创新,《光明日报》,2004年7月23日.
7
刘明: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认识,《湖南日报》,2004年9月10日.
8
骆郁廷.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4):34-38.
被引量:138
9
袁贵仁.
在200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暑期研讨班上的讲话[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8):10-18.
被引量:22
10
郑永廷.
与时俱进 推动学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程与使命[J]
.高校理论战线,2003(7):47-51.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72
1
郑翠梅.
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19-20.
被引量:4
2
黄卫国.
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84-85.
被引量:7
3
雷小玲.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吕梁学院学报,2013,3(3):57-58.
4
王宗光,李建强,盛懿.
顺应变化 以史育人 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交通大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8):15-18.
被引量:6
5
娄志勇.
对新时期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73-75.
被引量:2
6
吕秀美,温连香.
“以人为本”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J]
.理论观察,2005(5):101-102.
被引量:1
7
武正林,王晓东,李建国.
在方式创新中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62-64.
被引量:11
8
张衍平,张顺能.
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36-38.
9
宋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务虚”与“务实”——对成教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6(7):83-84.
10
陈均土.
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之形成[J]
.教育评论,2006(4):36-3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
1
李喜来.
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5):22-23.
被引量:45
2
胡国良,徐国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85-88.
被引量:20
3
张耀灿,马奇柯.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机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29-33.
被引量:22
4
桑玉成,黄芳.
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新理念[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3):15-17.
被引量:28
5
鲁杰.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考[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4.
被引量:5
6
魏续臻,李邢西,余茜.
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德育体系[J]
.北京教育(高教),2006(1):27-29.
被引量:16
7
王玉斌.
坚持全员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3.
被引量:6
8
韩广梅.
更新学生工作观念,构建全员育人新理念[J]
.高教论坛,2006(4):169-172.
被引量:16
9
祝春梅,宋文军,李淑慧.
关于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的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59-61.
被引量:5
10
刘德华.
21世纪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价值[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19(5):67-6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0
1
李月玲,武步成.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合力机制的构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7):152-154.
被引量:8
2
耿小雷.
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构建“大”学生工作格局[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0):193-194.
被引量:2
3
陈全成.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高教论坛,2009(8):13-15.
被引量:2
4
黄轩庄.
全员德育的关键:发挥学院党政共同负责机制的整合功能[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118-121.
5
孙晓峰,方晓珍.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程序设计[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96-100.
被引量:6
6
李海峰,陈少毅.
全员育人视角下医学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育人功能探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481-484.
7
谢怀平,李莉,黄景娟.
全员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6-257.
被引量:1
8
姚兰.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及运行中的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4(6):21-21.
9
廖扬平,吴国友.
高校“全员育人”研究综述[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6):94-98.
被引量:4
10
成宇,吴红.
新时期大学校园足球文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54-157.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王冬冬.
论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J]
.拳击与格斗,2018,0(12X):20-20.
2
庄百鹏.
高职医学院校医德医风教育实效性机制调查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
被引量:3
3
王平风,朱以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88-91.
被引量:1
4
马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1):16-18.
5
庄百鹏.
社会大变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32-33.
6
梁晓明.
关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30):55-56.
被引量:3
7
高军,李晗龙.
基于系统论观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问题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5):5-7.
被引量:17
8
董豪.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
.大观周刊,2012(28):184-185.
9
陈小华,庄百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7):22-23.
被引量:3
10
张智.
全员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工作改革[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1):382-383.
1
殷长春.
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J]
.中国德育,2012,7(16):10-12.
被引量:1
2
黄元盛,孙玉娟.
延边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
.吉林教育(综合),2010(6):17-18.
3
吕沁,卓玉萍.
构建人文关怀长效工作机制,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思路[J]
.轻工科技,2012,28(1):140-141.
被引量:1
4
彭志斌.
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长效机制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5):236-237.
被引量:2
5
任赟,张洁,李冠澜.
精心构筑四大体系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上海市杨浦教育系统有效推进世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0(24):63-66.
6
重庆市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J]
.中国教师,2011(6):4-4.
7
唐琼梓.
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1(4):8-9.
8
教育部要求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J]
.广西教育,2009(26):17-17.
9
李丽,唐琳,刘冬芳,孟维超.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研究[J]
.科技资讯,2014,12(29):226-226.
被引量:3
10
孙雁.
论地方性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构[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9):101-103.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