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郑振源(国家土地管理局)3研究结果本项目的国家级研究评定了3种投入方案下耕地和草地的生产潜力和4种营养水平下的人口承载潜力,并同1.989年实际人口和2000年、2050年预测的人口作比较,提出人口承载状况和人口超载区、临界...
作者
郑振源
机构地区
国家土地管理局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32-35,共4页
China Land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土地
人口承载力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77
同被引文献
316
1
谢俊奇.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浙江学刊,1997(2):41-44.
被引量:21
2
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叶文虎,关伯仁,梅凤桥.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键问题之一——环境承载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2):33-37.
被引量:62
3
宋健,孙以萍.
从食品资源看我国现代化后所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J]
.人口与经济,1981(2):2-10.
被引量:27
4
宋子成,孙以萍.
从我国淡水资源看我国现代化后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量[J]
.人口与经济,1981(4):3-7.
被引量:11
5
徐中民,宋晓谕,程国栋.
虚拟水战略新论[J]
.冰川冻土,2013,35(2):490-495.
被引量:27
6
张志良,睦金娥,原华荣.
河西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J]
.西北人口,1990,11(2):19-25.
被引量:2
7
刘胤汉.
论土地类型的结构、演替与生态设计——以陕西省1:50万土地类型图为例[J]
.资源科学,1987,17(3):25-33.
被引量:15
8
陈百明.
土地资源系列研究方法的探讨——以新疆呼图壁县绿洲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1987,2(2):171-183.
被引量:2
9
石玉林.
土地资源研究三十年[J]
.资源科学,1986,16(3):54-57.
被引量:8
10
李孝芳,王青怡.
编制大比尺土地资源图的经验小结——以江西省泰和县为例[J]
.资源科学,1982,12(1):26-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5
1
黄万常,周兴.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0(3):18-21.
被引量:4
2
魏晓,孙峰华,黄丽萍.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21-25.
被引量:2
3
穆广荣,陆效平.
土地资源的平衡方式和可持续利用[J]
.中国土地科学,1997,11(6):33-35.
被引量:16
4
于兰红,秦明周.
浅谈近年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智力缺失[J]
.甘肃农业,2009(1):30-31.
5
赵先丽,周广胜,隋兴华,于文颖,李丽光.
辽宁省人口承载力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25(4):61-65.
被引量:3
6
卢树昌,赵淑杰.
天津市人口与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分析与建议[J]
.天津农学院学报,1999,6(4):38-41.
被引量:1
7
虞晓芬,丁赏.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2(6):67-76.
被引量:9
8
朱红波,吴熙,袁愿.
基于土地自然与经济双重属性的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测算[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2):2684-2696.
被引量:12
9
郭旭东,谢俊奇,李双成,邱扬.
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及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建议[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4-10.
被引量:13
10
何朝凤.
贵州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浅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60-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7
1
熊可馨,饶清玲.
中国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水土资源估算[J]
.粮食经济研究,2021(1):109-124.
2
徐美,刘春腊.
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警情趋势分析[J]
.经济地理,2020,40(1):187-196.
被引量:22
3
周来友,胡新忆.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工业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新余市为例[J]
.环境工程,2023,41(S02):783-786.
被引量:2
4
袁磊,杨赞先,龙海潇,陈国平,李强军,吴晓伟.
基于熵权法和马尔科夫模型的昆明市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J]
.环境工程,2023,41(6):202-209.
被引量:3
5
侯晓静,李雨婷,袁留阳,喻忠磊.
1996年以来河南省耕地人口承载力演变过程、成因及趋势[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2):117-130.
6
潘涛,王海荣,罗颖.
基于网格尺度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双评价”研究——以濮阳市为例[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5):565-574.
被引量:1
7
王万宾,李森,张星梓,陈异晖,管堂珍,刘岳雄,刘芳.
云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7):229-236.
被引量:3
8
吴远翔,史立刚,张名凤,崔博艺.
“追本溯源,交叉融通”:国土空间规划原理课程“双评价”教案设计[J]
.中国建筑教育,2022(2):37-42.
9
牛强,伍磊,张伟铭,赖旭东.
基于五色判断矩阵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以武汉“1+8”都市圈为例[J]
.测绘地理信息,2020,45(1):52-55.
被引量:4
10
张海鹏.
实现我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两难问题[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3-140.
被引量:8
1
李闽,张妙玲.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5-8.
被引量:12
2
郑振源.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1996,10(4):33-38.
被引量:42
3
商彦蕊.
河北省邯郸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1):100-106.
4
王婉如,张加恭,曹隆坤,陈玩菊,许春香.
我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844-2846.
被引量:1
5
郑振源.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研究的概念和方法问题[J]
.中国土地科学,1992,6(2):17-22.
被引量:7
6
谢俊奇.
中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浙江学刊,1997(2):41-44.
被引量:21
7
周俊菊,石培基,王静爱,乔汝霞.
基于耕地资源的甘肃省人口承载潜力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22-28.
被引量:5
8
李小兵.
李子口流域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估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383-384.
被引量:4
9
张妙玲,李闽,孙玲,王印才,金志培.
江苏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探讨[J]
.江苏农业学报,1994,10(2):11-17.
被引量:1
10
陶军德,梁庆燕,刘伟.
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J]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1997,0(Z1):53-57.
被引量:10
中国土地科学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