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0,共5页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参考文献23
-
1刘震,张惠.解决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7):7-12. 被引量:35
-
2鲁政委.重新审视"流动性过剩"[N].中国证券报,2006-11-24.
-
3任碧云,王越凤.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2):19-25. 被引量:62
-
4朱庆.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J].上海经济研究,2006,18(10):13-16. 被引量:51
-
5邹新.流动性过剩挥之不去?[J].银行家,2006(9):66-69. 被引量:12
-
6连建辉,翁洪琴.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J].财经科学,2006(4):1-7. 被引量:42
-
7巴曙松.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过剩流动性冲击[N].中国经济时报,2006-07-11.
-
8杨凯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困境”与金融创新[J].银行家,2006(2):11-12. 被引量:19
-
9胡晔.如何化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J].银行家,2006(11):88-91. 被引量:6
-
10董积生.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6(9):8-10.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43
-
1朱堰徽.三元悖论、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改革[J].农村金融研究,2004(9):43-46. 被引量:11
-
2马蔚华.战略调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5(1):44-50. 被引量:39
-
3朱孟楠,黄晓东.我国外汇储备与M_2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J].广东社会科学,2005(3):15-19. 被引量:15
-
4何慧刚.“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改革,2005(5):43-48. 被引量:7
-
5曹幸仁,赵新杰.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迹象[J].中国城市金融,2005(10):40-41. 被引量:5
-
6黄锡钦,杜晓丽.国内商业银行富余资金何处去?[J].南方金融,2005(12):39-41. 被引量:7
-
7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12):25-39. 被引量:101
-
8潘文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05(12):64-66. 被引量:7
-
9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2):12-18. 被引量:40
-
10张晓慧.正确认识当前的“存差”问题[J].中国金融,2006(4):29-31.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265
-
1鲁婧,曾小丽,黄建平.基于流动性过剩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分析[J].金融经济,2007(18):104-105. 被引量:2
-
2黄钰,孙英隽.基于托宾模型的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356-359.
-
3余力,孙永权.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J].当代经济科学,2008,30(1):47-54. 被引量:4
-
4王志远,石薇.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长白学刊,2007(6):85-88. 被引量:4
-
5黄大柯,王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48-50.
-
6聂光宇.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解决方式[J].河北学刊,2007,27(4):201-204. 被引量:2
-
7滕春强.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行为金融学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3):31-34.
-
8徐路露.破解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难题[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440-441. 被引量:3
-
9刘晓庆,黄利霞,董娟.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制度性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8(10):43-43.
-
10同剑飞.浅谈利用资本市场缓解流动性过剩[J].知识经济,2008(10):50-51.
同被引文献166
-
1李青.流动性过剩浅析[J].金融经济,2007(22):64-65. 被引量:1
-
2陈传兴.流动性过剩及其宏观调控政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8,29(6):47-52. 被引量:1
-
3董积生.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判别因素分析[J].现代金融,2007(2):9-10. 被引量:3
-
4张舒英.日本的泡沫经济回头看[J].学习月刊,2007(1):46-48. 被引量:3
-
5赵进文,高辉.中国货币政策行为传导的动态模型检验?——1993年~2002年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3):95-102. 被引量:14
-
6杨波,金良家.对外贸易信贷规模及其统计方法的研究[J].浙江统计,2004(8):20-21. 被引量:3
-
7王宇.国际经济协调中宏观政策的可能失误——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J].经济研究参考,2004(67):2-26. 被引量:15
-
8韩红梅,刘斌.我国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的研究与实践[J].统计研究,2004,21(9):53-54. 被引量:6
-
9杨帆,李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问题探讨[J].新金融,2005(1):18-22. 被引量:14
-
10王凌云.当心,日本 泡沫经济中国重演[J].资本市场,2005(8):96-9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27
-
1庄核.略论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基于经济学视角[J].经济问题,2008(12):29-32.
-
2贾婧.流动性过剩浅述[J].硅谷,2008,1(14):194-194.
-
3张乃文,徐臻.关于宏观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界定与判断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26(9):81-82. 被引量:5
-
4寇军中,熊陈楚,独娟.提高利率对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效应分析[J].时代金融,2008,0(4):26-27. 被引量:2
-
5李凌.基于价值购买视角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09(6):43-44. 被引量:1
-
6李晓西,和晋予.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J].财贸经济,2007,28(6):3-10. 被引量:20
-
7葛兆强.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济南金融,2007(7):4-8. 被引量:5
-
8叶萍.流动性过剩及其对策分析[J].价格月刊,2007(8):20-22. 被引量:1
-
9谢璞茹.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17):189-190.
-
10丁骋骋.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悖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5):27-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6
-
1孙林,刘培华.多重视角贸易信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要国家面板数据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9,38(12):25-35. 被引量:2
-
2马杰,辛星.巨额外汇储备真有助于防范金融危机吗——基于Probit模型的经验证据[J].金融监管研究,2012(12):40-53. 被引量:1
-
3李海燕,瞿丹,钟毅.上世纪80年代日本错误货币政策的借鉴[J].大众商务,2010(16):88-89.
-
4周南,黎灵芝.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20(1):7-13. 被引量:8
-
5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纵横,2007(21):8-11. 被引量:4
-
6申建英.浅谈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成因及治理[J].新西部(理论版),2008(2):59-59. 被引量:1
-
7张翠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化评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4):75-79. 被引量:10
-
8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会计,2008(1):27-33. 被引量:13
-
9许南,程毅.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现状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08(6):66-69. 被引量:1
-
10欧鲲.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8(5):69-72.
-
1丁建泽.寒冬下的生存之道[J].企业管理,2012(1):26-27.
-
2许纪霖.中国崛起:富强还是文明[J].书摘,2014(5):4-5.
-
3茅于轼.解决分配不公要有足够耐心[J].乡音,2006,0(12):10-11.
-
4齐建国.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J].西部论坛,2013,23(1):18-26. 被引量:2
-
5陈子建.美国经济步入调整期,新兴市场前景依然看俏[J].钱经,2008(4):64-64.
-
6许纪霖.文明的崛起:中国准备好了吗?[J].书摘,2011(4):4-6.
-
7蓝皮书:居民收入差距触顶回落并呈持续下降态势[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16,0(1):7-8.
-
8中国有钱,但“流动性”强吗?[J].经理人内参,2008(20):7-7.
-
9郑雪平.美国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9(1):70-74. 被引量:7
-
10孙士海.未来印度经济呈乐观发展趋势[J].当代亚太,2009(1):38-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