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苯甲酸及其钠盐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要介绍了苯甲酸及其钠盐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过程,以及它的防腐、助溶等作用,也探讨了它对人体的毒性及其在人体内的解毒机理、安全性。
作者
曾正渝
机构地区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物分析教研室
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6期64-64,共1页
China Pharmaceuticals
关键词
苯甲酸
苯甲酸钠
食品
药品
防腐剂
助溶剂
分类号
R979.7 [医药卫生—药品]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306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17
参考文献
5
1
翁江来,马长伟.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肉制品中应用的探讨[J]
.肉类研究,2005,19(5):48-50.
被引量:28
2
陈德梅,符秀娟.
苯甲酸钠对阿莫西林的助溶作用[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6):646-646.
被引量:4
3
盛国荣.
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的助溶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6):264-264.
被引量:20
4
王慧卉,孙嘉彦,徐彦美,李海峰.
气相防锈缓蚀剂—苯甲酸环已胺合成及应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9(2):32-34.
被引量:1
5
刘金香.
苯甲酸钠对植物萌发的影响初探[J]
.生物学杂志,2001,18(6):28-2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化工食品添加剂标准草案预审会 化工食品添加剂标准草案预审会会议纪要[Z].,2004..
2
孔保华 马丽珍.肉品科学与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9,255-303.
3
凌关庭.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三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45.
4
FAO. BENZOIC ACID AND ITS POTASSIUM AND SODIUM SALTS.FAO Nutrition Meetings Report Series, 1974,No. 53.
5
汤光.现代药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511.
6
盛国荣.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的助溶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114-114.
7
戴友之.水处理工程师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
范洪波.新型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
郑家燊,黄魁元.
缓蚀剂科技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
.材料保护,2000,33(5):11-15.
被引量:88
共引文献
55
1
胡春红,杨同文,周琳,李淑梅.
复合食品防腐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0):2254-2256.
被引量:1
2
朱莉,冯婉玉.
呋喃西林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J]
.山西医药杂志,2005,34(11):1000-1000.
被引量:2
3
朱莉.
呋喃西林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及稳定性比较[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3):340-341.
被引量:3
4
朱莉,郭泽明.
影响呋喃西林溶液质量相关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06,35(5):463-463.
被引量:2
5
许强,徐雪荣,陈辉.
澄明度对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8):756-757.
被引量:4
6
牛晋阳,郭文萍,赵榕.
肉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J]
.肉类工业,2007(2):28-29.
被引量:4
7
刘春明,邓艳超,程军.
苯甲酸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94-96.
被引量:3
8
袁碧文.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质量控制[J]
.中国药业,2007,16(22):46-47.
被引量:3
9
江建兵.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及稳定性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319-320.
被引量:6
10
信卉,丁波.
液体制剂常用助溶剂的应用现状及趋势[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1):109-11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06
1
李璐,边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醋中苯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1):154-159.
被引量:4
2
高天蓝星,王赛楠,智文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苯甲酸的不确定度评定[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4):1220-1224.
被引量:1
3
陈瑶.
食品添加剂与饮食安全[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24(3):39-41.
被引量:3
4
文杰.
几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J]
.农家顾问,2002(1):47-47.
被引量:2
5
余毅,王晶,叶传发,朱如慧.
酱腌菜天然防腐保鲜剂的研发[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1):126-128.
被引量:9
6
徐易,曹怡,金其璋.
食用香料香精安全性与国内外法规标准[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2):49-54.
被引量:21
7
陈晓伟,韦媛媛.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利用现状及前景[J]
.科技资讯,2007,5(32).
被引量:5
8
薛菲,彭英云.
食品烹调过程中产生的致突变物——杂环胺[J]
.科技资讯,2007,5(36):221-222.
被引量:5
9
王丽,张毓,陈翠岚.
我国食品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1,2(2):83-87.
被引量:34
10
程芳,孔杏云,欧阳江.
自制不同腌菜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13(2):22-2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0
1
黄伟,张文勇.
苯甲酸及其钠盐下游产品研发概况[J]
.天津化工,2008,22(4):1-4.
2
杨文杰,柯振符,刘发河,彭彩霞,邱小琼.
贝克曼CX3型急诊生化分析仪复合校准液的研制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6):427-428.
3
何松.
浅谈混凝土外加剂的霉变与防霉措施[J]
.福建建材,2009(3):40-41.
被引量:1
4
刘玉婷,张洁心.
新型甘氨酸schiff碱抑菌剂的合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8):183-185.
5
王丽莎,刘俊芬.
2009年德州市德城区4类市售食品中苯甲酸及其钠盐含量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6(2):173-174.
被引量:2
6
肖燕清,白卫东,钱敏.
我国食品防腐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中国调味品,2010,35(11):43-47.
被引量:32
7
程雷,孙宝国,宋焕禄,陈海涛,徐虹.
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J]
.食品科学,2010,31(21):409-412.
被引量:29
8
胡春红,葛红莲,李季平,李伟.
苯甲酸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4):180-181.
被引量:11
9
邓雪玉,覃志高.
苯甲酸钠鉴别试验(2)探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86-86.
10
黄熠,唐伟军,王岐本,程庆.
[Nd(C_7H_5O_2)_2(C_4H_6SO_2N)]·2H_2O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6):950-954.
二级引证文献
217
1
张青云,姜竹茂.
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2):178-181.
被引量:13
2
于田,陈亮,龚盛昭.
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抑菌效果及与苯氧乙醇相互作用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3):52-55.
被引量:3
3
高天蓝星,王赛楠,智文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腌菜中苯甲酸的不确定度评定[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4):1220-1224.
被引量:1
4
田静,张俭波.
我国与CAC食用香料安全性评价和管理的比较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22(2):57-61.
被引量:3
5
姚伙生,徐达政,钟光明,黎浩忠,陈治环,杨秉其,初国良.
山梨酸钾为主要成分的解剖学标本保存液应用研究[J]
.解剖学研究,2011,33(6):473-475.
被引量:3
6
程雷,郑炎夏,徐虹,孙宝国.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J]
.食品科学,2012,33(2):231-234.
被引量:21
7
陈晓,柳艳霞,魏法山,李苗云,赵改名,高晓平,李青阳,孙灵霞,张秋会,田玮,张建威,黄现青.
防腐剂对地衣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J]
.食品科学,2012,33(3):89-91.
被引量:2
8
胡春红,陈龙,李季平,程颖.
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复配抑菌效果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2,37(3):46-49.
被引量:19
9
刘国荣,李平兰,王成涛.
乳酸菌细菌素作为天然生物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64-69.
被引量:24
10
刘士涛,刘玉环,阮榕生,张锦胜,彭红,万益琴,巫小丹.
食用香精的呈味特征结构与潜在危害性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426-430.
被引量:10
1
刘惠军,吴骥宇.
HPLC法测定盐酸苯海拉明口服溶液中盐酸苯海拉明和苯甲酸钠的含量[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8,17(3):183-185.
被引量:7
2
农克良.
有机磷化合物的非神经毒性与结构关系初探[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7,23(2):82-89.
3
陆秀萍,叶林军.
甘草的解毒作用及机理[J]
.海峡药学,2007,19(2):82-83.
被引量:15
4
高云涛,刘萍,何弥尔,刘淑波.
竹叶兰萃取物对四氯化碳诱导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182-185.
被引量:9
5
王景武,刘桂云.
维生素B6治疗雷米封中毒机理的探讨——附111例报告[J]
.吉林医学情报,1990(2):12-13.
6
史兵,罗海航,赵世彬,李琼.
铊中毒及解毒问题探讨[J]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11(1):10-15.
被引量:7
中国药业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