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纪念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逝世390周年,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剧组在旅美学人白先勇教授的统筹下,于2006年9月到美国巡回演出。恰好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应柏克莱、洛杉矶加州大学之邀,赴美参加《牡丹亭》的学术研讨会。本刊编辑部特邀吴新雷先生访问了白先勇先生,就昆曲在全球化时代“走出去”的国际动态及昆曲艺术的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多次对谈。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9,共1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作者简介
吴新雷,南京大学教授,昆曲史论家,"俞派唱法"研究者。1933年生,江苏江阴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该校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专长是昆剧学、红学、中国戏曲史、宋元明清文学史。主要著作有《曹雪芹》、《中国戏曲史论》、《昆曲"俞派唱法"研究》、《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合著)、《两宋文学史》(合著)、《红楼梦导读》(合著)等,并主编了《中国昆剧大辞典》和《中国昆曲艺术》。
白先勇,美国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教授,旅美昆曲评论家,著名作家,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总策划。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后开始创作,发表了《金大奶奶》、《玉卿嫂》等小说。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1965年获硕士学位,担任加州大学教授。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树犹如此》等。他从小在上海、南京时,就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其小说《游园惊梦》即受昆剧《牡丹亭》的启发而作。他对昆曲艺术一往情深,自1987年以来为推广昆剧做"义工",在海内外发表了一系列推崇"昆曲之美"的评论。出版了《白先勇说昆曲》、《姹紫嫣红牡丹亭》、《牡丹还魂》、《曲高和众》、《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在国内)纪实》、《圆梦》等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