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体育回归教育”的理念探索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清华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成功事例,说明“体育回归教育”是目前社会体制下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之路。运动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科学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尽快提高自身的运动技术水平。“体育回归教育”应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作者
刘江山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内江科技》
2007年第2期18-18,20,共2页
关键词
体教结合
竞技体育
文化教育
理念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华洪兴.
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
.体育科学,2006,26(6):75-78.
被引量:36
2
冯建中.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J]
.体育科学,2005,25(2):3-3.
被引量:106
3
虞重干.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19-22.
被引量:110
4
郭晓琴,程其练,周美芳,张媛,洪燕燕.
从第23届世界大运会看我国高校“体教结合”[J]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5):89-90.
被引量:10
5
虞重干,张军献.
“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
.体育科学,2006,26(6):79-84.
被引量:211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贡建伟,黄建华.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2-543.
被引量:72
2
平杰,顾红,柏慧敏,张耘.
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质量的对策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27-30.
被引量:63
3
卞康荣.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02(3):92-94.
被引量:31
4
须晓东,杨吉春.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4):557-558.
被引量:31
5
李鸿江,李颖川,王守恒,孙康林,王宁.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3-14.
被引量:18
6
王睿,姜振松,刘守君.
对当今我国高校课余训练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17-819.
被引量:30
7
孙雷.
缩短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初级阶段的策略[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88-90.
被引量:3
8
卢志成,刘华荣,裴琨.
“体教结合”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7-8.
被引量:41
9
颜雅珍,程克强.
“教体结合”工作必要性之研究[J]
.体育科研,2000,21(3):5-7.
被引量:9
10
冯建中.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J]
.体育科学,2005,25(2):3-3.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402
1
王芳.
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体育视野,2024(13):34-36.
2
史硕,太玉.
高校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J]
.体育视野,2022(4):41-43.
被引量:1
3
茹亚伟,郭振,毕金泽,刘波.
蒋南翔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6):140-148.
被引量:4
4
方奇,周建社,李先雄.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4):112-114.
被引量:7
5
程丽丽,刘晋.
利用大冬会契机推进冬季运动项目“体教结合”进程[J]
.冰雪运动,2005,27(6):75-76.
被引量:10
6
陈玉霞,赵更吉,王阳春.
非体院大学运动队队员成绩管理办法[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5):119-121.
7
宋旭.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桎梏与实践反思[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48-51.
被引量:10
8
丁永玺,张迎迎.
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380-384.
被引量:5
9
张继勇,黄景东,白群.
从需要视角审视我国“体教结合”的必然性[J]
.科技信息,2009(1):421-422.
被引量:1
10
贺峰,贾志顺.
高校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模式研究[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91-93.
同被引文献
13
1
冯建中.
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在清华大学《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J]
.体育科学,2005,25(2):3-3.
被引量:106
2
钟秉枢.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1-4.
被引量:49
3
华洪兴.
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
.体育科学,2006,26(6):75-78.
被引量:36
4
刘劲松,刘欧美,李正中.
论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4):51-53.
被引量:8
5
孟峰年,陈青.
和合思想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启示[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1):110-113.
被引量:6
6
陈长礼,高鸿辉.
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07,28(1):65-68.
被引量:21
7
郑国华,熊晓正,王永.
竞技运动何以能在西方产生——从中西体育文化历史比较的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20-1622.
被引量:27
8
赵一平,赵先卿,马力.
对“体教结合”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2):64-67.
被引量:7
9
郭可雷,平杰.
论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
.体育学刊,2016,32(1):104-108.
被引量:27
10
张文鹏.
国外学校体育改革政策研究的热点及启示[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4):71-7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3
1
陈维清,陈建华.
论“体教结合”的理论基础[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4):8-11.
被引量:5
2
黄大维.
打易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及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9):56-56.
3
孙丽芹,薛现平.
学校体育回归教育本原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39-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黎周浩,章琼,陈华生.
体育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37-37.
2
陈建华,张天峰.
“教体融合”建设江苏女子垒球队的成功经验[J]
.运动,2016(12):30-31.
被引量:2
3
徐良,胡昕宇.
教体融合模式实践研究——以蚌埠市女子橄榄球项目为例[J]
.青少年体育,2021(7):68-69.
4
王潇,代云珍,英汉,黄学诚.
“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效能提升路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3):184-186.
5
陆晓雨,眭国荣.
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24):41-44.
被引量:3
6
王邓峰,胡梦春,李明皓.
民办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的探索与分析[J]
.现代教育与实践,2025,7(10):161-163.
1
魏愈忠.
中职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与尝试[J]
.中学理科园地,2012(4):21-22.
2
曾清娟,马亚萍,路秋英.
时滞群体竞技体育模型的稳定性与Hopf分支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1):154-158.
3
彭丰.
“人文奥运”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58-60.
4
苏亚坤.
带有时滞的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3):10-14.
5
弭素梅.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漫谈[J]
.未来英才,2016,0(10):54-54.
6
陈胜明.
生本教育在中职《物理》的教学初探[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78-78.
7
侯军平.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知识[J]
.新课程学习,2014(1):80-80.
8
张国兴.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J]
.现代职业安全,2012(7):122-123.
9
宋小玉.
抛物线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J]
.少年体育训练,2004(1):13-13.
10
何冰洁,岳玉静.
浅议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中高职贯通班数学教学[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5(3):39-41.
被引量:1
内江科技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