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俗文学”辨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俗文学”研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一个世纪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自身显示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俗文学”学科性质的模糊,以及由此带来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等的含混不清,这严重制约了俗文学研究的进展。本文在深入梳理20世纪中国俗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俗文学”的概念、特质、研究方法等问题作出阐释,以期对中国俗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有所裨益。
作者
谭帆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2,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俗文学
中国文学研究
显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1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何谓“俗文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
《胡适留学日记》(1916年4月5日).《胡适日记全编》(2).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M].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4
《中国俗文学概论·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陈泳超.
作为学术史对象的“民间文学”[J]
.民族文学研究,2004,22(1):5-14.
被引量:7
6
胡适.《白话文学史》第五章《汉末魏晋的文学》.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
周作人.《关于通俗文学》[J].现代,1933,2(6).
8
钟敬文.
民俗学与古典文学[J]
.文史知识,1985(10):30-39.
被引量:11
9
陈泳超.《郑振锋与中国俗文学—以<中国俗文学史>为中心》[J].民俗学刊,澳门出版社,2003,(5).
10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陈泳超.
刘半农对民歌俗曲的借鉴与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240-253.
被引量:7
2
陈泳超.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J]
.鲁迅研究月刊,2000(9):65-72.
被引量:7
3
王宁.
《李渔评传》[J]
.书品,2000(2):83-83.
被引量:2
4
罗斯玛丽.列维.朱姆沃尔特,尹虎彬.
口头传承研究方法纵谈[J]
.民族文学研究,2000,18(B12):3-17.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23
1
唐祥勇.
正统意识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求索,2005(7):157-160.
被引量:1
2
王勤滨.
周作人美学思想的狂欢化色彩[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73-76.
3
戴峰.
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
.湖北社会科学,2007(3):137-140.
被引量:4
4
周忠元.
俗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的依附和分离[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6):141-144.
被引量:1
5
林分份.
周氏兄弟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新文学的塑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1):97-107.
6
高方.
干亲民俗的红楼映象[J]
.红楼梦学刊,2010(3):159-173.
被引量:3
7
季剑青.
周作人的“新的启蒙运动”[J]
.鲁迅研究月刊,2010(5):28-38.
被引量:1
8
郜冬萍.
“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30(2):91-94.
被引量:1
9
赵心宪.
经典作家研究的跨学科维度问题——关于近年何其芳研究的方法论反思[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2):84-89.
10
陈勤建,常峻.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4):4-1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145
1
丁晓辉.
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J]
.民族艺术,2021(1):26-33.
被引量:2
2
濮文起.
宝卷学发凡[J]
.天津社会科学,1999(2):78-84.
被引量:31
3
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6(5):175-186.
被引量:32
4
王利器.
《九籥集》——最早收入小说作品的文集[J]
.社会科学战线,1981(1):305-308.
被引量:3
5
许翼心,陈实.
作为一门新学科的世界华文文学[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6(2):3-9.
被引量:7
6
魏泉鸣.
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
.民族文学研究,1984,2(3):68-72.
被引量:3
7
试论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绪论[J]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2(3):1-15.
被引量:1
8
贾植芳,王同坤.
化大众与大众化:逆向的孪生主题[J]
.文艺理论研究,1997(5):2-10.
被引量:9
9
汪晖.
预言与危机(上篇)——中国现代历史中的“五四”启蒙运动[J]
.文学评论,1989(3):17-25.
被引量:87
10
孟繁华.
当代文学:终结与起点[J]
.文艺争鸣,1993(3):36-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0
1
王姝.
郑振铎“俗文学派”研究——基于当代民间文学视角的考察[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1):84-91.
2
周忠元.
20世纪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的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2009(3):113-116.
被引量:2
3
戴莹莹.
20世纪中国文学界之佛教文学研究[J]
.学术论坛,2012,35(10):89-93.
被引量:1
4
张勇敢.
论俗文学之“商品”品格——以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广告为例[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46-50.
被引量:1
5
彭娟.
“俗文学中的科举与民间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3):136-142.
被引量:1
6
罗长青.
理解“中国当代文学”概念的三个维度[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5):54-60.
被引量:2
7
罗争鸣.
关于早期全真道诗词研究的若干问题[J]
.宗教学研究,2016(1):2-14.
被引量:1
8
李桂奎.
明代士人的雅文化立场与文坛尚雅共谋[J]
.天津社会科学,2018,0(6):111-119.
被引量:2
9
杨志平.
明清小说中的包公身边公人及其叙事意味谫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5):185-192.
被引量:1
10
刘珊珊.
俗文学存在的合理性[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40(1):74-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谭旭东.
学科视域下创意写作中国化经验及其传播策略[J]
.文艺论坛,2024(1):47-53.
被引量:3
2
闫艳.
佛经翻译文本的文学性研究[J]
.世界宗教文化,2016(4):79-87.
被引量:3
3
罗长青.
“十七年文学”概念源起及其研究的合理性问题[J]
.南方文坛,2018(4):84-90.
被引量:2
4
陈金梅.
对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5):160-160.
5
秦红梅.
元代戏曲中的科举因素体现[J]
.戏剧之家,2018,0(36):17-17.
6
张婉晨.
浅析唐代俗文学的社会历史价值[J]
.长江丛刊,2019,0(11):9-10.
7
魏宏远,张艺昊.
2018年明代散文研究蠡测[J]
.斯文,2020(2):330-341.
8
洪琰.
2012年至2020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综述[J]
.古籍保护研究,2021(2):68-89.
被引量:1
9
陈新.
“三国”潮州歌研究[J]
.明清小说研究,2022(1):115-131.
10
魏雨佳.
明代“雅俗同趋”理念对现代文创设计的借鉴价值[J]
.大舞台,2022(3):75-78.
1
杨洪承.
《现象与视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纵横》[J]
.鲁迅研究月刊,2003(7):19-19.
2
吴福辉.
在反思中促进学科的“生长”[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7-8.
被引量:1
3
赵一凡.
文学与理论[J]
.文艺理论研究,2002(1):51-51.
4
殷国明.
文学史观讨论答问[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77-82.
5
刘海洲.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反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43-246.
被引量:3
6
冯宪光.
“文化”(Culture)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J]
.中国文学研究,2008(1):6-8.
7
周燕芬.
20世纪中国文学视野中的《创业史》研究[J]
.小说评论,2016(2):118-123.
8
伍大福.
知人论世 求实取精[J]
.中国图书评论,2005,28(12):46-48.
9
陈定家.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争论的回顾与反思[J]
.文艺争鸣,2002(6):40-42.
被引量:1
10
桂闯.
论《天狗》的现代性特征[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4):86-89.
文学评论
200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