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可能”与“可能性”:关于历史事实认识与表述的思考——对一种史学观的质疑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曾业英在一篇评论中表示相信史学研究能够复原和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认为史学家可以断然肯定自己的历史认识;并对提出推测、写有较多“可能”的历史论文提出批评笔者针对该评论集中表达的一种史学观,从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等角度,指出历史发展呈多面性、复杂性、偶然性,且由于过去的事无法直接观察和检验,史家在历史认识上又难免有局限性,因而历史记载和历史构图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无误。文中通过援引中外史著的例子来说明,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史家可以、而且应当就历史的若干未知环节及可能情况发挥想象力作出推论和假设,并使用“可能”、“大概”的语词来表述。此外,对史事这种经验知识的陈述进行论证只能用归纳法,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或然性的结论。因此那些充满“必然”、“确实”等用语和声称其结论是唯一正确的史著的真实可靠性反而值得怀疑。而对未确定的史事进行可能判断,则显示了更为谨慎的态度。史学研究上的可错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有助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机构地区 剑桥大学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4-121,共18页 Academics
作者简介 李丹阳(1953-),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员,先后为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剑桥大学等访问学者。现为卡迪夫大学博士研究生。 刘建一(1953-),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员,曾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获约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36

  • 1王若飞.关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J].近代史研究,1981(1):39-60. 被引量:22
  • 2尹祥霞.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1995(2):17-22. 被引量:2
  • 3吴汉全.李大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论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2(5):107-112. 被引量:2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 5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
  • 6《这一周》.《胡适文存二集》卷三.
  • 7杜蒸民.《李大钊的中国近代史观》[J].李大钊研究,1997.
  • 8《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国际少年日纪念会”上的演讲》,《李大钊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 9《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文集》,第3卷,第143—144页.
  • 10《狱中自述》,《李大钊文集》,第5卷,第235页.

同被引文献1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