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体育与人格完善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完美,最根本的是人格的完善。体育的使命不仅仅是让人们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保持伟岸矫健的身躯,还要通过自己特有的手段来矫正人的身心分裂,促进人格的完善与人的精神健康,从而塑造完美的人。
作者
祝莉
机构地区
西南财经大学
出处
《四川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5-68,共4页
Sichuan Sports Science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人格完善
分类号
G80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3
1
朱有源.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134-135.
被引量:2
2
祝莉.
体育与人格塑造[J]
.体育与科学,1992,13(2):13-17.
被引量:1
3
张志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3):44-47.
被引量:2
4
杨芳,闫虹,朱杰.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73-375.
被引量:14
5
毛志雄,张力为,杨冬玉.
体育专业学习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4):8-12.
被引量:11
6
杨娇.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6):91-93.
被引量:15
7
毛海涛,刘树军.
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88-90.
被引量:59
8
储龙霞,王仕虎.
论体育活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93-95.
被引量:10
9
刘创.
建立创新力导向的新型大学评价体系[J]
.云梦学刊,2007,28(3):122-125.
被引量:9
10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13.
引证文献
3
1
李迎春,刘坚.
谈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
.体育科学研究,2004,8(2):79-82.
被引量:10
2
冉婷.
大学体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价值、意义、途径与方法[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8):6-10.
被引量:2
3
石丽.
《五态性格测验》在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格测评中的应用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68-7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张仲仁.
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形式[J]
.中国校外教育,2008(8):148-148.
被引量:2
2
李志,彭业仁.
大学生体育教育中人格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3):48-49.
被引量:3
3
刘相林.
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
.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9-70.
被引量:27
4
王爱平,许燕,刘云.
五态性格测验对大学生人格测量的适用性—与16PF的对比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37-740.
被引量:8
5
曲天敏,高银花.
“人本”视野中的体育实践课教学管理[J]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2):112-114.
6
张俊豪.
刍议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J]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266-267.
被引量:2
7
朱晓留.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人格培养刍议[J]
.考试周刊,2008,0(45):127-128.
8
王波.
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3,5(6):6-7.
被引量:3
9
宋统珍.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科技视界,2014(36):280-280.
10
李黎,王昊,杜渐,杨秋莉.
五态人格测验的应用情况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5,10(5):801-804.
被引量:13
1
任晓静.
高校体育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3):84-85.
被引量:4
2
王诚.
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J]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5):120-121.
被引量:2
3
丁益春,姜耀兰.
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特点[J]
.中国学校体育,2006,25(9):16-17.
被引量:2
4
汤春华.
试析体育锻炼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0,0(12):56-57.
被引量:1
5
万有善.
大学体育文化教育应重视审美教育[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3):123-124.
6
孙奎焕.
高校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J]
.辽宁体育科技,2000,22(1):49-50.
7
王笑光,张新宇,印文晟,黄玉涛,王程.
健美操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1):84-87.
被引量:10
8
孙勇.
论奥林匹克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J]
.消费导刊,2008,0(12):149-149.
被引量:2
9
王明建.
休闲体育在警察院校体育发展中的作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11):372-373.
10
马彩兰.
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16-117.
四川体育科学
199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