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提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状态,指出碳化、氯化(及碳化——分选碳化钛)技术和含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最适合从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中提取钛,但两种技术都各有利弊,真正要得到十分完美的工艺还需漫长的攻关道路。
作者
刘松利
杨绍利
高仕忠
机构地区
攀枝花学院材料工程系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6年第4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高钛
高炉渣
提钛
分类号
TQ028.8 [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1
隋智通,郭振中,张力,张林楠,王明玉,娄太平,李光强.
含钛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5(2):93-97.
被引量:52
2
彭毅.
攀钢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J]
.钛工业进展,2005,22(3):44-48.
被引量:29
3
马俊伟,隋智通,陈炳辰.
钛渣中钙钛矿浮选性能的研究[J]
.金属矿山,2001,30(9):21-24.
被引量:10
4
夏玉虎,娄太平,隋智通.
钙钛矿结晶形貌的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3):307-310.
被引量:9
5
马俊伟,隋智通,陈炳辰.
改性高炉渣中钛的赋存状态及分离可能性的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2000(2):22-26.
被引量:14
6
周志明,张丙怀,朱子宗.
高钛型高炉渣的渣钛分离试验[J]
.钢铁钒钛,1999,20(4):35-38.
被引量:37
7
隋智通,张培新.
硼渣中硼组分选择性析出行为[J]
.金属学报,1997,33(9):943-951.
被引量:32
8
陈启福.
攀钢高炉渣提取TiO_2及Sc_2O_3扩大试验[J]
.钢铁钒钛,1995,16(3):64-68.
被引量:31
9
徐楚韶,刘天福.用高炉钛渣冶炼复合铁合金[J]矿冶工程,1988(02).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徐楚韶,李祖树.
高炉钛矿渣的综合利用(Ⅱ)[J]
.钒钛,1993(5):51-56.
被引量:10
2
王习东,毛裕文,谢冬生,朱元凯.
还原状态下含钛高炉渣的结晶规律[J]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1993,10(4):16-20.
被引量:2
3
黄守华,潘竟业,张荣禄.
攀钢高炉渣熔融还原碳化TiO_2半工业试验研究[J]
.钢铁钒钛,1994,15(2):17-21.
被引量:22
4
李祖树,徐楚韶.
提高钛硅合金等级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7(4):96-103.
被引量:6
5
王道奎,等.
用稀盐酸处理高炉渣的方法[J]
.钒钛,1995(3):32-35.
被引量:2
6
李祖树,徐楚韶.
钛矿渣电热法制取钛硅合金时直流电作用的实验研究[J]
.化工冶金,1995,16(1):5-10.
被引量:10
7
陈启福.
攀钢高炉渣提取TiO_2及Sc_2O_3扩大试验[J]
.钢铁钒钛,1995,16(3):64-68.
被引量:31
8
李慧,仇永全,杨则器.
等离子炉碳(氮)化处理高钛高炉渣[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6,18(3):231-235.
被引量:26
9
王习东,毛裕文,刘向英,朱元凯.
含钛高炉渣结晶规律的研究[J]
.钢铁研究学报,1990,2(3):1-6.
被引量:7
10
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现流程中有益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M].,1992,4..
共引文献
155
1
刘帅,张宗旺,张建良,王振阳.
高钛型高炉渣钛提取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
.中国冶金,2020,0(3):1-7.
被引量:24
2
黄家旭,龙飞虎,赵青娥,刘亚东.
碳化高炉渣处理技术研究[J]
.轻金属,2022(1):51-55.
被引量:2
3
李明阳,张晨,梁锐,龙红明,高翔鹏.
高炉渣基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
.硅酸盐学报,2023,51(1):270-282.
被引量:4
4
许莹,李单单,袁猛,蔡艳青.
温度制度和添加剂对钙钛矿晶体选择性析出过程的影响[J]
.钢铁钒钛,2020(5):86-95.
被引量:5
5
刘安华,李辽沙,余亮.
含钒固废提钒工艺及比较[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126-130.
被引量:12
6
马光强,邹敏,张云,霍红英.
含钛高炉渣制备钛渣的工艺研究[J]
.稀有金属,2010,34(3):467-470.
被引量:11
7
李大纲,王佳夫,娄太平,隋智通.
含稀土高炉渣中铈钙硅石相的析出动力学[J]
.钢铁研究学报,2004,16(4):64-67.
被引量:6
8
赵凯,齐渊洪,郭培民,甄常亮.
含钛矿渣的生产及综合利用新进展[J]
.环境工程,2011,29(S1):223-226.
被引量:6
9
侯朝霞,苏春辉,王少洪,陆浩然,杨鸣春,付仲超,孙斌.
硼铝硅系透明玻璃陶瓷晶粒生长动力学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2009,38(S1):224-228.
被引量:3
10
李晨希,王宏,李润霞,杨秀英.
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的进展[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26(5):495-498.
被引量:28
同被引文献
6
1
谭若斌.
含钛高炉渣的生产和应用[J]
.钒钛,1994(2):1-11.
被引量:16
2
尤学一,李丹,李胜华.
The Resident Time Distribution of Injected Dispersed Drops in Stirred Extraction Columns[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5,13(6):726-731.
被引量:2
3
隋智通,郭振中,张力,张林楠,王明玉,娄太平,李光强.
含钛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J]
.材料与冶金学报,2006,5(2):93-97.
被引量:52
4
廖荣华,陈德明,周玉昌.
攀钢高炉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建议[J]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6,31(4):1-9.
被引量:10
5
仝启杰,齐涛,刘玉民,王丽娜,张懿.
KOH亚熔盐法制备钛酸钾晶须和二氧化钛[J]
.过程工程学报,2007,7(1):85-89.
被引量:15
6
樊政炜.
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步伐 着力构建攀西钒钛特色产业走廊[J]
.中国钢铁业,2008(2):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翁庆强.
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概述与展望[J]
.四川冶金,2009,31(6):40-42.
被引量:9
2
毛凤娇.
钛精矿的流态化高温碳化低温氯化生产四氯化钛[J]
.四川化工,2010,13(2):7-11.
被引量:2
3
李小英,彭建蓉,翟忠标,林琳.
含钛高炉渣回收钛的工艺研究[J]
.云南冶金,2018,47(6):45-4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吴胜利.
高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31(2):39-43.
被引量:21
2
郭亚琴,白晨光,吕学伟,王华,邓青宇,马世伟.
温度对碳热还原制备TiC、TiN的影响研究[J]
.功能材料,2013,44(23):3507-3512.
被引量:3
3
周艾然,陆平.
攀钢高炉渣提钛过程中钒的走向及回收途径[J]
.钢铁钒钛,2015,36(2):63-67.
被引量:2
4
胡蒙均,尹方庆,魏瑞瑞,邓青宇,扈玫珑.
真空碳热还原-酸浸含钛高炉渣制备TiC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6):99-106.
被引量:3
5
张贤明,曾亚,陈凌,宋华,欧阳平,刘先斌.
高炉钛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环境工程,2015,33(12):100-104.
被引量:23
6
戴泽航,管登高,陈明铭.
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J]
.浙江化工,2017,48(11):42-44.
被引量:6
7
许仁泽,张建良,常治宇,焦克新.
高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选择性富集与析出研究进展[J]
.钢铁钒钛,2017,38(6):6-12.
被引量:11
8
景建发,郭宇峰,郑富强,谢小林,杨凌志,陈凤.
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
.金属矿山,2018,47(4):185-191.
被引量:18
9
王杜槟,蔡建利,汤春林,林永刚,曹立荣,李传.
高钛型高炉渣的膨化技术研究[J]
.四川冶金,2018,40(5):10-13.
10
高洋,贵永亮,宋春燕,胡宾生.
高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J]
.矿产综合利用,2019(1):6-10.
被引量:28
1
王仁国,代先祥,刘勇.
绿色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J]
.四川环境,2001,20(1):28-30.
被引量:1
2
霍红英,刘国钦,邹敏,马光强.
非水淬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研究[J]
.湿法冶金,2010,29(1):44-48.
被引量:8
3
汪朋,韩兵强,柯昌明,李楠.
以高钛型高炉渣提钛后尾渣为结合剂的刚玉浇注料性能研究[J]
.钢铁钒钛,2016,37(4):76-82.
被引量:4
4
廖尚志,莫剑雄.
双极膜的发展和应用[J]
.水处理技术,1995,21(6):311-318.
被引量:43
5
李振兴,刘有智.
化工过程绿色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0,6(11):20-23.
6
TH系列超临界CO2萃取装置[J]
.机电信息,2012(8):63-63.
7
TH系列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J]
.机电信息,2013(23):60-60.
8
缪惠流.
氯碱工业自动化现状及发展[J]
.中国氯碱,2001(7):8-11.
被引量:1
9
TH系列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J]
.机电信息,2013(17):64-64.
10
高海利,游天才,吴洪祥,娄元涛.
高强石油压裂支撑剂的研制[J]
.陶瓷,2006(10):43-46.
被引量:19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