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种子科技》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6
-
1代文东,黄泽素,代继跃,杨晓容,肖华贵,李德珍.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Ⅱ.黔油14号制种技术规程及组织管理[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27-28. 被引量:6
-
2代文东,黄泽素,代继跃,杨晓容,肖华贵,陈佳琴,王沁.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Ⅲ·可育株的识别及拔除[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6):32-34. 被引量:16
-
3代文东,代继跃,黄泽素,杨晓容,李德珍,王璐璐.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Ⅳ.黔油14号制种父母本种植方式[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25-27. 被引量:9
-
4代继跃,饶勇,黄泽素,代文东,肖华贵.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立、运行与实效[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68-70. 被引量:2
-
5鲁宝成.搞好油菜杂交制种生产管理[J].中国种业,2006(12):31-32. 被引量:1
-
6民东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民乐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
7王发忠,王秀兰,王启霞.杂交春油菜制种现状及提高制种质量措施[J].种子世界,2007(8):47-47. 被引量:1
-
8余青兰.油菜制种质量与田间检验[J].中国种业,2007(9):68-69. 被引量:1
-
9柴武高,段志山,赵思孟.民乐县杂交油菜制种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8,39(1):63-64. 被引量:4
-
10张小容,李首成,董顺文,刘朝辉.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179-318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3
-
1王沁,饶勇,代继跃,黄泽素,肖华贵,代文东,曾兵.黔油系列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生产组织管理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74-76. 被引量:2
-
2李继强,赵向田,荆鹏晏,宋自仁,袁鸿雁,刘秦.河西冷凉灌区甘蓝型春油菜制种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66-67.
-
3吕斑.国审油菜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8):92-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
-
1高海军.江西省两系杂交油菜青海异地制种基地的建立与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116-118. 被引量:1
-
2王沁,陈旭,朱森林.贵州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思考与建议[J].耕作与栽培,2023,43(4):144-146. 被引量:1
-
3方兴洲.德核杂油8号5年实种情况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3):27-30.
-
4周显兵,邓涛,马维源,刘绚霞.双低油菜新品种“陕油1309”选育及制种技术[J].南方农业,2024,18(11):146-148.
-
1李加纳,邱厥,谌利,唐章林.若干遗传参数在油菜杂交分离世代中的变异性研究[J].遗传,1989,11(6):4-7. 被引量:1
-
2陶俊,胡南河.油菜杂交制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22-123. 被引量:1
-
3宫秀英.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8):116-116.
-
4陈耀兵,温怀政,温权洲.玉米新组合201品比试验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04,43(4):47-49.
-
5陈志荣,何晓红,陈义,莫春义.川明参规范化定植综合配套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8(9). 被引量:1
-
6马明清.张掖市玉米制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11(9):74-75. 被引量:3
-
7张周来.神奇的免耕马铃薯[J].乡镇论坛,2008(21):35-36.
-
8石淑稳,孟金陵,刘后利.用组培技术挽救埃塞俄比亚芥与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杂交的杂种胚[J].中国油料,1992(2):77-78. 被引量:3
-
9任凤英.做大做强天祝县油菜杂交制种产业的思考[J].现代种业,2006(4):9-11.
-
10文雁成,鲁丽萍,张书芬,王建平,朱家成,何俊平,赵磊,曹金华.利用十字花科种间杂交创造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6):30-34.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