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脆弱的软肋——略论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问题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献是历史研究的根据和前提。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献匮乏、史料不足和表述讹误,特别是对文献深藏的意义缺乏洞彻的发现与阐释,而使研究质量的提升受到了明显的限制。本文以何其芳、师陀等作家的研究和解放区文学研究为例,具体说明文献失误对学术研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开掘文献深层内涵的极端重要性,进而剖析文献薄弱的内在因素。
作者
刘增杰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4-153,共10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文献
历史研究
深层内涵
何其芳
解放区
研究所
师陀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327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1
1
.《中国历史研究法》[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73[C].中华书局,1989年.第16页.
2
朱自清.《论青年读书风气》,《朱自清全集》第4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二)第28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
《中国解放区文学史》,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5
《中国新文学史》下卷,第37,38页,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版.
6
《斥反动文艺》[J].大众文艺丛刊,1948,.
7
《八年来文艺工作的成果及倾向》[J].文联,1946,.
8
《抗战以来的文艺活动动态和展望》[J].七月,1938,(7).
9
文艺阵地,1939,3(1).
10
《论中央研究院的思想论战—从动员大会到座谈会》,1942年6月28日,《解放日报》.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林申清.
现代文献学定义综述[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0,8(1):26-33.
被引量:20
2
小河.基广根深,华实斯茂[J].书与人,1997,(3).
3
.《联共党史结束语》.《解放日报》,1942年4月11日.
4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陈涌.《萧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N].《人民日报》,1951年6月10日.
6
.[N].《东北日报》,1948年7月31日.
7
严家炎.《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桩旧案—重评丁玲小说<在医院中>》[J].钟山,1981,(1).
8
李定中(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 反对新的低级趣味》[J].文艺报,.
9
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看》[J].文艺报,(8).
10
《一对黑溜溜的眼睛》,夏葵作,1946年11月1日《东北日报》.
共引文献
327
1
陈思广,党文静.
在历史、人性与文学审美间——茅盾长篇小说《蚀》的删改探析[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149-158.
被引量:2
2
葛涛.
论《故事新编》与《神曲·天堂篇》[J]
.鲁迅研究月刊,2004(6):79-85.
被引量:2
3
杨柳.
通俗翻译的“震惊”效果与日常生活的审美精神——林语堂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4,25(4):42-47.
被引量:26
4
江敏,张立新.
试述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特点[J]
.社会科学家,2006,21(S2):226-228.
5
姚文放.
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J]
.学术月刊,2004,36(7):90-97.
被引量:5
6
陈浩.
隐喻认识论[J]
.修辞学习,2003(2):9-10.
被引量:1
7
温潘亚.
文学史的“同存结构”与“外部权威”——艾略特批评理论中的文学史意识[J]
.文艺研究,2004(4):95-98.
被引量:1
8
刘小新.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J]
.东南学术,2004(3):136-140.
被引量:7
9
刘波.
《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18.
被引量:23
10
蒋述卓,何明星.
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J]
.中国比较文学,2003(1):85-96.
同被引文献
111
1
黄发有.
中国当代文学传媒史料研究的内容与方法[J]
.天津社会科学,2021(1):115-127.
被引量:2
2
徐鹏绪,赵连昌.
中国现代文学辑佚述略——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类型研究之一[J]
.山东社会科学,2004(7):70-74.
被引量:2
3
沈卫威.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史料勘正[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2):30-32.
被引量:2
4
解志熙.
刊海寻书记——《于赓虞诗文辑存》编校纪历兼谈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与整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1-44.
被引量:13
5
王风.
现代文本的文献学问题有关《废名集》整理的文与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45-64.
被引量:17
6
张桂兴.
老舍资料研究与史料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65-81.
被引量:2
7
钱理群.
重视史料的“独立准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82-91.
被引量:29
8
刘增杰.
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92-96.
被引量:14
9
孙玉石.
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107-116.
被引量:6
10
王得后.
我的意见[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122-12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白春超.
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
.宁夏社会科学,2008(6):211-215.
被引量:1
2
秦方奇.
《徐玉诺诗文辑存》编辑纪历——兼论现代文学文献辑录、编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63-67.
3
刘增杰.
从“随便翻翻”走向深度阅读——与青年学子谈读书[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3(9):5-9.
被引量:3
4
刘杨.
当代文学私人性文献史料刍议[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4(4):124-135.
被引量:3
5
郝魁锋.
网络资源中现代文学史料的应用与鉴别[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9):54-60.
6
李锋伟.
史料:现代文学研究的础石——以自然主义在中国的流变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88-192.
7
付祥喜.
重审“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及其概念建构路径[J]
.文学评论,2024(5):68-77.
8
冯丹丹,宋飞.
行走在乡间的孤独歌吟者——徐玉诺被文学史淡忘的原因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9):76-7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利娟.
追捧、抨击与中立——也谈“浅阅读”的是是非非[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6):63-66.
被引量:1
2
王雯.
文学史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学周刊(中旬),2015(7):211-212.
3
王丽丽.
一读二引三联——基于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思考[J]
.浙江教育科学,2015(3):49-51.
被引量:1
4
徐茜茜.
引领学生读出小说的“深度”[J]
.课外语文,2016,0(2):31-31.
5
王旭辉,李先知.
私人书写与公共叙事:国内日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社会发展研究,2018,5(4):210-227.
被引量:5
6
吴俊洁.
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探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夏智定先生旧藏手稿信札特藏”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2):178-182.
被引量:2
7
吴艳.
重勘新时期“史料”的生成与观念机制——以《新文学史料》编纂实践为例[J]
.文艺争鸣,2022(12):13-20.
被引量:1
1
李希军.
如果再细心一些[J]
.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2010(1):135-135.
2
王俊忠.
论余华文风的转变——以《兄弟》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9):101-103.
被引量:1
3
刘增杰.
批评的偏至──近年来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46-54.
被引量:3
4
刘关军.
“大人物”是成全出来的[J]
.师资建设,2009,22(12):105-105.
5
刘增杰.
回到原初──解放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4):74-87.
被引量:16
6
张器友.
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37-43.
被引量:1
7
冀桐.
危机与对策-关于我国比较文字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34-40.
8
刘增杰.
静悄悄地行进——论9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
.文学评论,2002(2):88-97.
被引量:11
9
刘邃.
王昌定文学活动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天津社会科学,1994(1):91-91.
10
张器友.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6):111-116.
被引量:3
文学评论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