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是浅谈近年来国内外对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擦剂的药效学和软膏剂的药效学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各位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应用价值应得到进一步开发。
作者
李博
机构地区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
出处
《黑龙江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494-496,共3页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关键词
香鳞毛蕨
生药学
化学成分
擦剂
软膏剂
分类号
R282.710.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1
罗容,金哲雄,张延萍.
香鳞毛蕨擦剂的药效学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4):388-390.
被引量:8
2
郑家润.
抗银屑病药物治疗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78-80.
被引量:20
3
沈志滨,金哲雄,张德连,刘建军,孙婷.
香鳞毛蕨的生药学研究[J]
.中草药,2002,33(7):661-663.
被引量:25
4
沈志滨,马英丽,江蔚新,李文兰.
香鳞毛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J]
.中草药,2005,36(5):735-736.
被引量:18
5
徐冬英.
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1997,14(4):20-21.
被引量:75
6
丁力,蒋俊康,李仲兴,赵树藩,任进民,张志清.
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128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中国药房,2002,13(1):33-35.
被引量:16
7
刘玉翠,陈英珠,辛春艳,吴萌,乔红,邹岳奇.
大豆硒蛋白药理作用研究[J]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0,17(3):168-171.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邵长庚.
我国银屑病的流行和防治现状[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2):75-76.
被引量:72
2
李仲兴 郑家齐.诊断细菌学[M].香港:黄河文化出版社,1992.295-297.
3
高静娴.硒与人体健康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4,:56-57.
4
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28.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6
[4]黄承芬,杜桂森.生物显微制片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9]BUNSE T, MAHRLE G. Soluble Pilyrospornm-deriverd chemoattractant for pdymorphonuelear leueoeytes of psotiasis patients.Aela Derm Venereol(Stoekh) [J].1996,76:10-12.
8
王贤才,临床药物大典,1994年,1458页
9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数据库.临床部分,1994年,456页
10
刘承煌,银屑病的临床和研究,1994年,238页
共引文献
142
1
周俊立,叶小华,邹志辉,蔡旭玲,冼雪珍,汪保国.
香鳞毛蕨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51-51.
被引量:2
2
蔡英卿.
福建清源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分布研究[J]
.三明学院学报,2001,19(3):40-43.
被引量:2
3
蔡建秀.
福建泉州风景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85-87.
4
王昌腾,朱圣潮.
浙江丽水大山峰蕨类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81-1183.
被引量:1
5
张延峰.
他唑巴坦钠及其复合制剂[J]
.河北医药,2005,27(2):116-116.
被引量:6
6
王学军,张俊威,李继昌.
消屑灵软膏的抗炎、镇痛及止痒作用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5,18(2):19-21.
被引量:2
7
徐皓.
秦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3):60-62.
被引量:5
8
沈志滨,马英丽,江蔚新,李文兰.
香鳞毛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J]
.中草药,2005,36(5):735-736.
被引量:18
9
刘玉林.
蕨菜加工过程中的护绿研究[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33-34.
被引量:3
10
王福娟,李成华.
胡萝卜真空干燥工艺参数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05(3):55-5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0
1
沈志滨,罗文英,严优芍,朱俊访.
香鳞毛蕨中间苯三酚衍生物的研究[J]
.中药材,2006,29(6):560-561.
被引量:8
2
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新疆植物志[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2.208.
3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第5(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2.
4
Hideyuki I,Takashi M,Kazuko M, et al.Ichthyotoxic phloro- glucinol derivatives from dryopteris fragrans and their antitu- mor promoting activity[J]. Chem Pharm Bull, 2000, 8(48) : 1190-1195.
5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20.
6
孟凡平.香鳞毛蕨的作用与研究[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03):56-57.
7
高增平,苏雨雷.
商品贯众中总间苯三酚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259-262.
被引量:11
8
方雯.
伊曲康唑治疗难治性手足癣50例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155-155.
被引量:1
9
李伟,赵翡翠.
倒提壶药材质量标准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9):1036-1038.
被引量:2
10
郑媛,刘文舟.
中医药外治法治疗体癣手足癣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168-16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殷先君.
香鳞毛蕨治疗48例难治性手足癣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1):57-58.
被引量:11
2
田莉,施洋,畅静,王东东,田树革.
新疆香鳞毛蕨药材质量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9):1111-11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吴洁莹,赵沁元,何宇愿,沈志滨.
香鳞毛蕨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J]
.安徽医药,2013,17(6):919-920.
被引量:2
2
刘慧民,刘玉明,陈向齐,沈先荣.
军队浅部真菌病发病现状及中草药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63-165.
被引量:6
3
刘海燕,杜文钊,宋国强,陈文浩,袁丽鹏,沈志滨.
香鳞毛蕨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1):36-40.
被引量:4
4
黄奕曦,沈志滨,江涛,陈艳芬,刘家媛,张莉莉,唐春萍.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体外抗真菌的作用[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32(1):78-82.
被引量:13
5
刘德森.
苦参汤加味治疗手足癣疗效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39-140.
被引量:2
6
符秋婧,蔡希.
手足癣的中药外用治疗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146-1148.
被引量:3
7
陈文浩,宋国强,贾小舟,唐春萍,冯淡开,沈志滨.
香鳞毛蕨中1对间苯三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与抗真菌活性研究[J]
.中草药,2017,48(3):433-436.
被引量:8
8
程春林.
五七社区居民对手足癣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
.重庆医学,2017,46(A02):68-69.
9
朱冲冲,彭冰,曾祖平,韩旭阳,王宏,王天园.
香鳞毛蕨95%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17,12(9):2183-2185.
被引量:1
10
林浩琪,张莉莉,沈志滨,刘雪萍,陈艳芬,庄素琪,温玉莹,唐春萍,江涛.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体外抗犬小孢子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8,34(6):672-677.
被引量:1
1
桑穆惠,顾锡镇.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J]
.四川中医,2012,30(7):149-151.
被引量:15
2
李红阳,谭雁裙,梁桂枝.
单纯性肥胖症的耳穴贴压治疗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35-237.
被引量:1
3
蔡琦玲.
“肺与大肠相表里”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2):49-52.
被引量:4
4
刘月姮,董宇翔,夏德军.
血海穴的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924-925.
被引量:21
5
孙晓波,李会芳,方芳.
对黄芪临床功效的再认识[J]
.北京中医,2004,23(3):165-166.
被引量:10
6
崔宇,郑春英,刘松梅,吴丹.
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概况[J]
.黑龙江医药,2007,20(1):41-44.
被引量:9
7
毛德文,李兴刚.
肝衰竭的中医证治浅识[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2):6-7.
被引量:12
8
孙晓东,房泽海.
蚯蚓药理作用及临床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12):2-3.
被引量:5
9
王庆浩,陈如泉,宋平.
中医药治疗Graves病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04,32(2):61-64.
被引量:2
10
韩树景.
浅谈山豆根与北豆根的临床合理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56-757.
被引量:11
黑龙江医药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