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护林碑刻的演进及在环境史研究上的价值
被引量:22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33,249,共10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30
-
1张浩良.《通江林木"禁碑"初探》,《林史文集》第1辑,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
-
2林茂今.《福建省历代森林封禁碑考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
3倪根金.明清护林碑研究[J].中国农史,1995,(4).
-
4倪根金.新见江西遂川两通清嘉庆时护林碑述论[J].古今农业,1997(3):35-39. 被引量:1
-
5金其桢.对中国古代刻石立碑保护环境的历史考察[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7-11. 被引量:1
-
6卢昌义,林鹏,陈焕雄.《中国古代某些红树林管理法规的借鉴》,范航清等编.《中国红树林研究与管理》,科学出版社,1995年.
-
7胡秀云,胡永弘,霍玉娜.湖北的护林石碑[J].湖北文史资料,2002(3):152-156. 被引量:1
-
8《大足县林业志》编写组.《宋碑今犹在绿林何处寻》[J].森林与人类,1986,.
-
9张忠.《记载我国古代护林法规的<遵奉圣旨住庵文据>碑》[J].甘肃林业,2002,.
-
10曹腾马非等编.《广东摩崖石刻》,第154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共引文献7
-
1卢家彬.清道光泉州虹山水尾树碑述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6):7-10. 被引量:2
-
2杨海蛟.明清时期河南林业管理方式探微[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3):52-55. 被引量:1
-
3崔鹏,詹嘉.景德镇明清瓷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关系初探[J].农业考古,2010(4):242-245. 被引量:2
-
4王坤.护林碑刻的分类及其功能透析——基于绥宁县护林碑刻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56-60. 被引量:6
-
5罗旋,王小德,杭璐璐,陈婧婧.浙江风水林类型、特点及保护管理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73-177. 被引量:7
-
6樊宝敏,李智勇,李忠魁.中国古代利用林草保持水土的思想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91-95. 被引量:2
-
7关传友.论中国古代对森林保持水土作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1):105-11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299
-
1陈新立.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史学理论研究,2008(2):110-120. 被引量:19
-
2杨豫,李霞,舒小昀.新文化史学的兴起——与剑桥大学彼得伯克教授座谈侧记[J].史学理论研究,2000(1):143-150. 被引量:38
-
3王明东,颜绍梅.云南彝族水利山林习惯法及其功能[J].思想战线,1998,24(3):42-46. 被引量:7
-
4陈浦如,卢保康.南平发现保护森林的碑刻[J].农业考古,1984(2):206-206. 被引量:5
-
5周宝珠.宋代北方的淤田[J].史学月刊,1964(10):21-22. 被引量:2
-
6闵正国.从光绪年间的乡规民约看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的保护措施[J].农业考古,1993(1):187-188. 被引量:2
-
7李义让.新繁发现曾兰书法碑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111-112. 被引量:1
-
8侯文蕙.美国环境史观的演变[J].美国研究,1987,1(3):136-154. 被引量:25
-
9内蒙古察右前旗发现辽代碑刻[J].考古,1986(11). 被引量:2
-
10王星光.中国古代梯田浅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3(3):103-10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2
-
1姚锦鸿,黄春粤.广东封开发现的清光绪护林碑及相关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2009(3):28-30.
-
2杨杰.肇庆古碑文所见对农林水利的保护[J].农业考古,2009(4):247-250.
-
3杨海蛟.明清时期河南林业管理方式探微[J].河南林业科技,2007,27(3):52-55. 被引量:1
-
4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7. 被引量:13
-
5王坤.护林碑刻的分类及其功能透析——基于绥宁县护林碑刻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56-60. 被引量:6
-
6王坤.绥宁县历代护林碑刻调查[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4):136-140. 被引量:2
-
7罗旋,王小德,杭璐璐,陈婧婧.浙江风水林类型、特点及保护管理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2,39(2):173-177. 被引量:7
-
8刘荣昆,朱红.南方少数民族森林文化特征及其生态价值[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1):74-77. 被引量:5
-
9周飞.清代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以楚雄碑刻为中心[J].农业考古,2015,0(1):140-147. 被引量:5
-
10王志红.我国古代涉林碑刻中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解读[J].兰台世界,2017(1):115-1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0
-
1夏春涛.2020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1(2):47-63.
-
2汪凯,刘旭辉.动物使用价值与内在价值之争——浅析我国毛皮业的生态伦理困境[J].理论观察,2021(8):84-87.
-
3朱士光.遵循“人地关系”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史研究[J].历史研究,2010(1):4-10. 被引量:12
-
4赵九洲.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方法[J].学术研究,2011(8):122-127. 被引量:16
-
5李文丽,赵越云.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模式:环境史研究的一种可能[J].沧桑,2013(3):106-108.
-
6焦润明.环境史学论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141-153. 被引量:7
-
7李志英.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环境意识及其成因分析[J].晋阳学刊,2014(6):49-65.
-
8李鹏飞.清水江流域林业生态保护中的奖惩机制——以林业碑刻为研究文本[J].农业考古,2014,0(6):215-220. 被引量:4
-
9冯立新,陈荣,朱昌叁,买凯乐,岑建余,杨顺华,罗世安,苏付保.红椿天然林优树选择[J].福建林业科技,2015,42(1):111-114. 被引量:6
-
10高科.国内学界关于美国环境史的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15(3):140-146. 被引量:2
-
1魏中.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回首[J].中国林业,2006(12B):10-11.
-
2江苏扬州高邮水产鱼苗滞销[J].科学养鱼,2014(5):72-72.
-
3胡世晨.南棕北引丛谈(三) 南棕北引 势在必行[J].中国花卉盆景,2005(7):26-27.
-
4汪永晨.阿尔金山荒漠里的精灵[J].环境,2006(1):86-89.
-
5吕若叶.我爱上了美国的草坪[J].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2011(10):26-26.
-
6严奇岩,陈福山.从禁渔碑刻看清末贵州的鱼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11,31(2):129-134. 被引量:7
-
7李娜,解建红.中世纪后期英国黑死病爆发原因新议--环境史视野下的中世纪后期英国黑死病[J].学海,2008(1):131-134. 被引量:6
-
8陈冠强.梅花与梅州[J].生命世界,2005(1):42-43. 被引量:2
-
9王威,刘成武.养犬场的环境管理[J].养犬,1999(4):39-40.
-
10廖金俊.特种养殖行业风险分析[J].农村新技术,2011(5):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