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活血化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了重新认识,并发现血瘀证与血管内皮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显示,活血化瘀药对血管内皮功能有调节作用,内皮细胞成为活血化瘀药作用的新靶点。
作者
邓丽娅
张印新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活血化瘀
血管内皮功能
学术探讨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作者简介
邓丽娅(198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51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6
1
杨海贤,白景文,张宏,赵刚,侯卫,于学宽,沈伟,郭小红.
活血化瘀中药对内毒素性休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43-345.
被引量:36
2
吴大正,樊懿,韩志芬,胡之璧.
水蛭素对凝血酶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8):43-45.
被引量:27
3
庄小梅.
活血化瘀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7):10-12.
被引量:26
4
邓春雷,任铁良,廖春梅.
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4):1-2.
被引量:8
5
李卫青,谢梦洲,魏平,王其萍.
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浆NO、ET及血流变学的影响[J]
.山西中医,2000,16(4):25-27.
被引量:14
6
孟君,冯君,丘瑞香,蓝军,贺敬波.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2):88-90.
被引量:24
7
谢梅林,顾振纶,周文轩,郭次仪,陈可冀.
消瘀片对粥样硬化兔血管壁组织ET-1mRNA和NOSmRNA表达的影响[J]
.中草药,1999,30(11):834-837.
被引量:10
8
赵建宏,林琳,朱凡河,曹卉,高继发,毛庆波,崔文.
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303-304.
被引量:15
9
蔡钦朝,汪琼华,吴云智.
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内分泌功能的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2):61-63.
被引量:58
10
王林扬.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皮肤溃疡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医外治杂志,1999,8(4):8-9.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赖世隆,王奇,梁伟雄,谭芬来,温泽淮,陈云波,谢红,秦莉莉.
去甲肾上腺素、牛血清白蛋白诱发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J]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4):206-210.
被引量:18
2
吴伟.
中药抗衰老与清除自由基损伤[J]
.新中医,1993,25(2):55-55.
被引量:8
3
孙耕耘,毛宝龄,吕宝璋.
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中肺α_1和β受体的变化[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5):622-626.
被引量:11
4
杨映波,王正国,朱佩芳,刘怀林,冯素珍,简华刚.
化学和机械损伤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6):727-730.
被引量:11
5
曲齐生.
老年肾虚与血清脂质过氧化氢的代谢[J]
.中医药学报,1993,21(3):33-34.
被引量:3
6
陈达光,张贞耀,陈玲.
高血压脑卒中病人颈动脉及前臂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改变[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2):83-86.
被引量:13
7
李静,陈可冀,李力,陈进益.
血管通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287-290.
被引量:21
8
李泓.
血浆TXA_2、PGI_2水平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1):701-704.
被引量:81
9
武秀英,武庆泰,刘丽君.
大黄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
.中医药学报,1995,23(2):54-56.
被引量:20
10
许宏岳,李爱红,汪晓,胡明昌.
比色法测定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及初步临床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1996,14(1):28-28.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351
1
张纯,陈利国,屈援,戴勇,郑佩娥.
益气活血复方逆转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2):229-231.
2
钱海凌,黄琛.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探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6):76-77.
被引量:6
3
张泽舜,谭齐家,黄涛,隋立森,沈有碧,韩富.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辅助治疗难治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观察42例[J]
.中医药学报,2009,37(4):81-82.
被引量:4
4
刘保兴,陈斌,王琦.
论西地那非与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优势与不足[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2):12-14.
被引量:4
5
李琦,温进坤,韩梅.
黄芪和当归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2):147-150.
被引量:25
6
马哲,段俊成,张运仙,张慧兵.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13-514.
被引量:6
7
石玉,黄芩,王向荣.
心脉宁抗凝血作用的观测[J]
.心脏杂志,2004,16(4):321-322.
被引量:2
8
邓柏杨.
中医药防治血管PTA术后再狭窄研究概况[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95-796.
被引量:6
9
李慧,李萍,何浩明,周军,程军,王莹,江希连.
泻热化瘀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水平的影响[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5):363-364.
10
王卫平,曲勇,侯玉华,马静华.
通阳活血方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NO、ET、CRP的影响[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1):660-662.
同被引文献
41
1
黄晓娟.
川芎嗪治疗脑梗塞56例[J]
.陕西中医,2008,29(2):169-170.
被引量:5
2
张臣,邢之华,刘卫平,冯雪辉,蔡昌龙,谭海彦.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及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6-7.
被引量:5
3
王林丽,向明凤.
葛根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中国药业,2004,13(8):78-79.
被引量:14
4
王静,吴时达.
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1):116-118.
被引量:19
5
马宏,张七一.
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与TM、VWF、PAI-1的研究[J]
.中原医刊,2005,32(19):3-5.
被引量:4
6
芦璐,姚艳粉,宗俊学.
血栓前状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2):97-100.
被引量:18
7
陈明,胡申江,张健,张新满,周永列.
不同危险度的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J]
.高血压杂志,2006,14(4):257-260.
被引量:25
8
周宁,彭葆坤,周松兰,丁云川.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4):34-35.
被引量:3
9
杜荣品,王立芹.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J]
.临床荟萃,2006,21(19):1441-1442.
被引量: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
7
1
丁慧燕.
活血通脉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43例[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981-982.
被引量:2
2
卢庆忠.
益肾健脑汤对脑动脉硬化症血脂影响的观察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28-29.
被引量:3
3
黄文溪.
加减承气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20例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0):691-692.
被引量:2
4
霍光旭.
自拟活血降脂汤对高脂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探讨[J]
.光明中医,2013,28(3):508-509.
被引量:2
5
牛志勇.
活血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107例[J]
.中医研究,2013,26(8):23-25.
被引量:5
6
黄顺福,崔美玉.
益肾健脑汤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672-673.
被引量:2
7
刘庆乐,周立华.
原发性高血压关于血管内皮因子vWF和PAI-1中西医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2016,13(2):330-3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卢杰.
高压氧治疗眩晕62例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1):29-30.
被引量:4
2
张勤,顾丽娟.
中医药防治脑动脉硬化研究新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110-111.
被引量:2
3
李录山.
调脂通脉汤治疗血脂异常3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5):113-114.
4
黄顺福,崔美玉.
益肾健脑汤对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脂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672-673.
被引量:2
5
邹小冬,胡智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流变学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2):510-512.
被引量:6
6
兴伟,宋易华,徐志峰,马云龙,刘远,张欣.
温络祛斑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5,37(7):983-986.
被引量:3
7
高春华,张京兰,刘静.
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现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2):175-176.
被引量:5
8
江珊珊,傅志红,王号飞.
中药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766-768.
被引量:16
9
宁静,戴婷婷,尹刚,卞海.
中医药对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5):140-142.
被引量:13
10
李锐凌,李省江,霍建锐.
中医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6,38(3):473-477.
被引量:5
1
徐荣庆.
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J]
.黑龙江中医药,1992,21(5):6-8.
2
韩娟.
《内经》论失眠之我见[J]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55-456.
被引量:3
3
王文燕.
试析《金匮要略》“溺时头痛”[J]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67-467.
被引量:1
4
成肇仁.
仲景伤寒辨证挈要[J]
.湖北中医杂志,1998,20(6):5-7.
5
胡溪柳,李际强,常秀峰.
从肺论治乙型肝炎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8):334-335.
被引量:1
6
罗佩强.
骨伤科外用药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J]
.中医正骨,1990,2(4):29-31.
被引量:5
7
李振彬,王自强.
对“证”概念的重新认识[J]
.医学与哲学,1990,11(1):27-30.
被引量:4
8
李国峰,陈金秀.
刺五加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259-4260.
被引量:4
9
陶以理,张卫华.
傅青主运用白术规律探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3):3-5.
被引量:5
10
冯建华.
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意义[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1):8-12.
被引量:6
山东中医杂志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