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对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被引量:
10
On Training of Creative P.E. Teach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咨询有关体育教育专家的基础上,以历史发展为逻辑起点,总结了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基本内涵,比较分析了创新型体育教师和传统型体育老师的区别,认识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的根本,尝试性地提出了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塑造途径,旨在为高校主管或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作者
张红玉
机构地区
武汉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66,共3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新
体育教师
培养
分类号
G807.0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7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1
白晋湘.《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化人的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2002,5.
2
梁红.《大学素质教育要求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3
许红峰,黄汉升,陈俊钦,梅雪雄,陶玉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43-46.
被引量:32
4
黄爱锋.
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1999,21(5):11-14.
被引量:10
5
邹国忠,张健,张世林,顾秀萍.
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10-12.
被引量:40
6
袁作生,潘永芝,刘大庆,余学锋.
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225-227.
被引量:36
7
鲁长芬,王健.
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96-100.
被引量:40
8
李明.
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课程评价谈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16(2):62-65.
被引量:19
9
王京琼,吴亿中,何培森,李丰黔.
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保健康复专业方向的研究[J]
.怀化师专学报,2001,20(5):62-6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张健,邹国忠,张世林,赵奇,张杰.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难点与整体优化的探讨[J]
.体育与科学,2001,22(6):71-74.
被引量:12
2
朱越彤,李树怡.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需求调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4):11-14.
被引量:23
3
臧连明.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4):71-72.
被引量:11
4
韩鲁安,韩丁,崔继安,和平.
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41-43.
被引量:31
5
张传燧.
试论高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7):48-52.
被引量:15
6
杨迺军,吕树庭,招乐辉.
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J]
.体育科学,1998,18(4):10-13.
被引量:43
7
张建华,杨铁黎.
当代日本体育专业教育改革及启示[J]
.体育科学,1998,18(3):28-31.
被引量:35
8
黄汉升,梅雪雄,陈俊钦,许红峰,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陶玉萍.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体育科学,1998,18(6):1-4.
被引量:112
9
王健.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及其课程体系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6):124-130.
被引量:9
10
黄汉升,陈俊钦,梅雪雄,许红峰,林取用,洪泰田,余奎康.
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
.体育学刊,1997,4(3):69-72.
被引量:74
共引文献
147
1
方扬博,李楠俊.
运动训练专业乒乓球专项课程教学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
.体育视野,2021(11):75-76.
被引量:1
2
刘大明.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114-118.
被引量:21
3
李阳.
试析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着眼点[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2):93-95.
4
张军霞,李旭天,毛淑芳.
综合性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专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S1):154-155.
被引量:3
5
张建军,唐阳葵.
学校体育活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
.市场周刊,2008,21(12):28-29.
被引量:1
6
周超.
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
.消费导刊,2009,0(5):249-250.
被引量:8
7
喻昌军,刘启迪.
三峡大学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S1):186-187.
被引量:1
8
马学智,朱瑞琪,陈俊梅,赵兵.
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96-1398.
被引量:22
9
陈钧,章荣江.
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2(5):60-60.
被引量:11
10
王丽娜,刘淑娜,葛超,张殿亮.
我国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71-73.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36
1
杨芳.
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79-81.
被引量:22
2
马世坤.
美国大学课程改革趋向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J]
.搏击(武术科学),2006,3(10):73-74.
被引量:4
3
魏平.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04,11(4):103-105.
被引量:45
4
魏丕来,李世华.
试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5(2):63-65.
被引量:6
5
谢静月,颜军.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体育学刊,2001,8(6):84-85.
被引量:26
6
许红峰,黄汉升,陈俊钦,梅雪雄,陶玉萍.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43-46.
被引量:32
7
李太行,秦勇,温禹.
创新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
.体育学刊,2002,9(5):79-80.
被引量:39
8
谢翔.
高师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J]
.体育学刊,2001,8(3):123-125.
被引量:27
9
陈立农.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1):114-116.
被引量:191
10
冯胜钢.
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71-873.
被引量:91
引证文献
10
1
王红蕾.
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0,2(4):56-57.
被引量:1
2
毛伟伟.
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再研究[J]
.内江科技,2007,28(7):50-50.
被引量:4
3
匡勇进.
试论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66-69.
4
李艳.
试论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贵州体育科技,2009(2):76-78.
被引量:1
5
尹志华,邓三英,张昌霞.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6):64-66.
被引量:1
6
孙锡杰.
新课标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8):93-94.
被引量:3
7
王龙.
本育舞蹈竞技规则与奥运会难美型项E竞赛规则的差距的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0):87-87.
8
杨小宁.
特殊体育专职化教育质量的绩效考核[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36(9):21-22.
被引量:7
9
许世云.
论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J]
.网络财富,2009(24):69-70.
被引量:2
10
李刚.
建构主义中的体育教师观[J]
.运动精品,2018,37(3):5-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陶凌荣.
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之现状与发展对策[J]
.搏击(武术科学),2008,5(4):62-64.
被引量:6
2
叶云,韦伟.
刍议中小学校武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J]
.科技信息,2009(6):232-232.
3
田忠新.
对新课标下高校体育教学要素优化的思考[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1):13-14.
4
魏大勇.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开放式”教学的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87-187.
5
李艳,尹志华.
体育教师专业化中的“个体户”现象解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6):24-25.
被引量:1
6
朱锦.
对体育课程开放式教学途径的再认识[J]
.管理观察,2011(11):120-121.
7
陈雅娟.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发展模式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15):10-11.
被引量:1
8
翟经国.
永济市中学武术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J]
.俪人(教师),2015(2):201-201.
9
黄婧.
体育师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5):230-231.
被引量:3
10
李笑南.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礼仪课程的探讨[J]
.体育师友,2016,39(2):65-67.
1
车丽英.
浅谈对创新型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22(6):79-82.
2
尹志华,邓三英,张昌霞.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6):64-66.
被引量:1
3
武希玲.
谈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天津教育,2009(1):51-51.
被引量:1
4
王进.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成功,2013(6):178-178.
5
王超.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721-722.
被引量:2
6
雷斯颖.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J]
.运动,2016(6):78-80.
被引量:1
7
匡勇进.
试论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山西体育科技,2009,29(2):66-69.
8
李艳.
试论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
.贵州体育科技,2009(2):76-78.
被引量:1
9
刘建华.
高校创新型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及培养途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110-112.
被引量:26
10
黄彩虹.
新时期高校创新型体育师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体系[J]
.科教文汇,2013(24):35-35.
被引量:2
体育文化导刊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