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9-29,共1页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5
-
1武卫东.体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被引量:9
-
2李梅娟.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152-153. 被引量:7
-
3张冯,张兵兵,佘艳丽.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动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79-80. 被引量:4
-
4邵波.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职业技术,2006(14):132-132. 被引量:3
-
5马骏.论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体育师友,1999,22(3):17-18. 被引量:4
-
1朱培榜.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13-116.
-
2范波.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0(5X):95-95.
-
3王昕光,赵勇.高等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考,2015,0(11X):273-274.
-
4张莹.高校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以及终身体育的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09(4):100-100.
-
5韩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J].体育世界,2008(9):55-56. 被引量:2
-
6常辉.浅谈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3):99-99. 被引量:1
-
7蔡罕.浅谈学校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14):12-12. 被引量:2
-
8曹振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J].陕西教育(教学),2008(5):37-37.
-
9苏新民.新课程、新变化、新教师[J].信息教研周刊,2014(3):127-127.
-
10徐健,蒋旻,颜乾勇.体育课程改革下如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6X):118-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