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扫描电镜-能谱系统对大气颗粒物中单颗粒的观测和识别
被引量:10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328-329,共2页
Journal of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
参考文献3
1 Artaxo P, et al. Nuclear microprobe analysis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individual at mospheric aerosol particles[ J ].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1993, B75:521 - 525.
2 汪安璞,杨淑兰,沙因.北京大气气溶胶单个颗粒的化学表征[J] .环境化学,1996,15(6):488-495. 被引量:53
3 董树屏,刘涛,孙大勇,祁辉,段凤魁,吴清柱,刘咸德,F.Adams.用扫描电镜技术识别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主要种类[J] .岩矿测试,2001,20(3):202-207.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8
1 刘咸德,贾红,齐建兵,张冀强,马倩如.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扫描电镜研究和污染源识别[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3):10-17. 被引量:45
2 沙因,石践,章佩群,谷英梅,朱节清,汪安璞,杨淑兰.用核子微探针进行单个大气颗粒物的分析[J] .环境化学,1995,14(6):518-523. 被引量:8
3 叶汝求 王家贞 等.应用扫描电镜研究沈阳地区气溶胶颗粒特征[J].环境化学,1987,6(2):1-7.
4 汪安璞,大气环境,1987年,2卷,6期,32页
5 Liu X D,J Aerosol Sci,2000年,31卷,suppl 1期,S186页
6 Liu X D,J Atmos Chem,2000年,36卷,135页
7 叶汝求,环境化学,1987年,6卷,2期,1页
8 叶汝求,李永泉,王家贞.扫描电镜-聚类分析研究广州地区气溶胶颗粒特征[J] .环境化学,1992,11(6):14-20.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82
1 王明星,张仁健,浦一芬.Recent Researches on Aerosol in China[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4):576-586. 被引量:6
2 刘毅,王明星,张仁健.中国气溶胶研究进展[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4):406-414. 被引量:51
3 吕森林,邵龙义,吴明红,焦正,JONES T P.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矿物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05,25(2):129-132. 被引量:21
4 韩力慧,庄国顺,孙业乐,王自发.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本地源与外来源的区分——元素比值Mg/Al示踪法估算矿物气溶胶外来源的贡献[J] .中国科学(B辑),2005,35(3):237-246. 被引量:36
5 贺小春,董发勤.大气粉尘中的矿物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研究进展[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4):349-354. 被引量:7
6 吕森林,邵龙义,TimJones,吴明红,焦正.北京PM_(10)中矿物颗粒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J]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7):863-869. 被引量:24
7 帅琴,杨薇,胡圣虹,卢爱明,郑楚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痕量稀土元素[J] .分析科学学报,2005,21(4):375-377. 被引量:20
8 邵龙义,杨书申,李卫军,肖正辉,陈江峰.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古地理学报,2005,7(4):535-548. 被引量:31
9 LU Sen-lin,SHAO Long-yi,WU Ming-hong,JIAO Zheng.Minera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irborne individual particulates in Beijing PM10[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18(1):90-95. 被引量:8
10 张桂芹,刘泽常,王磊.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1(2):34-3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282
1 杨书申,邵龙义,李卫军,张桂林,谈明光.煤炭燃烧对上海市大气质量影响的分析[J] .煤炭学报,2007,32(10):1070-1074. 被引量:11
2 朱坦,白志鹏,朱先磊,冯银厂.源解析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2000,20(z1):2-6. 被引量:23
3 梁巧桥.光纤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2009,27(S1):451-452. 被引量:5
4 朱赖民,陈立奇,张远辉,杨绪林.北极楚科奇海、白令海上空大气气溶胶铅浓度及同位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846-851. 被引量:7
5 何黎平.几种新鲜生物样品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J] .电子显微学报,2003,22(6):669-670. 被引量:5
6 刘泽常,王志强,李敏,张桂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97-100. 被引量:32
7 高志友,尹观,倪师军,张成江.成都市城市环境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中国岩溶,2004,23(4):267-272. 被引量:26
8 王丽娟,景耀全.浅谈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技术,2005,23(1):15-17. 被引量:4
9 刘咸德,贾红,齐建兵,张冀强,马倩如.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扫描电镜研究和污染源识别[J] .环境科学研究,1994,7(3):10-17. 被引量:45
10 刘玉璋,董光荣,金炯,曹悦卿.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初步观测研究[J] .中国沙漠,1994,14(3):18-24.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10
1 李利霞,牛之建,王红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S01):329-336. 被引量:1
2 李金香,董树屏,虞统,刘文清,李海军,冯鹏.北京夏季典型天气TSP组成和来源对比[J] .环境科学研究,2007,20(6):87-93. 被引量:10
3 于瑞莲,胡恭任,袁星,赵元慧.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 .地球与环境,2009,37(1):73-79. 被引量:54
4 熊志华,曹建劲,刘昶,刘慎波,罗文升.凡口铅锌矿区空气颗粒研究[J] .金属矿山,2010,39(4):106-109.
5 张荣驰,龙凌,吕森林,刘丁彧,郝晓洁,张文超,刘品威.校园大气环境不同高度PM_(2.5)的物理化学特征比较[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1):64-71. 被引量:3
6 戴春岭,齐堃,康苏花,张菲菲,董树屏,李亚卿.石家庄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貌成分分析与来源识别[J] .河北工业科技,2015,32(5):451-457. 被引量:6
7 石婕,刘庆倩,安海龙,曹学慧,刘超,尹伟伦,郭惠红,夏新莉.不同污染程度下毛白杨叶表面PM_(2.5)颗粒的数量及性质和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2015,35(22):7522-7530. 被引量:30
8 王筱雪.基于光电技术的大气颗粒物监测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S2):262-265. 被引量:1
9 陈均玉,崔小梅,任培,布多.大气单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进展[J] .环境生态学,2021,3(2):85-96. 被引量:1
10 姚维杰,谢付莹,王大玮,田雨,刘航,刘晓咏,张宇婷,雷山东,孙业乐,吴林,潘小乐,王自发.基于EPAS技术的日照市大气单颗粒物理化学特性及来源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1,26(6):608-6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6
1 李利霞,牛之建,王红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大气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45(S01):329-336. 被引量:1
2 董云升,刘文清,陆亦怀,张天舒,刘建国,赵雪松,赵南京.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研究[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4(5):368-375. 被引量:10
3 王华,马宁,杨晓静,杨开明,韩贵琳.成都市雨水中的重金属特征[J] .地球与环境,2010,38(1):49-53. 被引量:28
4 徐莹莹,阎百兴,王莉霞,刘树元,祝惠.三江平原毛苔草露水中的金属含量研究[J] .湿地科学,2011,9(1):69-74. 被引量:1
5 吴颖娟,陈永亨,杨春霞,常向阳,王春霖,梁春营.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黄铁矿焙烧灰渣的标识元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9):2561-2564. 被引量:1
6 蔡奎,栾文楼,李随民,李超,冯星,李谦谦.石家庄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J] .地球与环境,2012,40(1):37-43. 被引量:13
7 莫治新,于淼淼,杨小建.新疆阿拉尔垦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J]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1-3. 被引量:1
8 刘少玉,包艳英,王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空气滤膜颗粒物中多种元素[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24(3):64-68. 被引量:7
9 邓昌州,孙广义,杨文,李冶平,张立东,丁继双,符安宗.黑龙江甘南县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来源分析[J] .地球与环境,2012,40(3):342-348. 被引量:15
10 刘刚,罗志武.浅谈实验室认可[J] .辽宁计量与管理,2000(3):15-17.
1 可吸入颗粒物[J] .北方环境,2004,29(1):36-36.
2 陈丙亿.大气中TSP与降尘相关性探讨[J] .河南城建高专学报,1998,7(3):38-40.
3 陆筑凤,李加友.扫描电镜-能谱法分析水稻秸秆改性材料对铬的吸附性能[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3):332-334. 被引量:3
4 王岩,代群威,韩林宝.酵母菌吸附锶离子后沉淀物的减量化处理[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6,38(4):232-237. 被引量:1
5 胡晓婧,藏婷婷,顾海东,金羽,曲娟娟.平菇菌糠对废水中铜离子的生物吸附性能[J] .环境科学,2014,35(2):669-677. 被引量:40
6 朱丽瑾,肖芸,钱亚玲,钟惠仙.体外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克隆和筛选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相关基因[J] .毒理学杂志,2008,22(5):362-364. 被引量:1
7 Zhou Zhi'en,Yuan Rui,Zhang Dan,Zhang Can,Chen Min,Wu Jian.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 and Humidity Based on the 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6,7(2):1-4.
8 袁鹏,宋永会,袁芳,彭剑峰.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养猪废水中营养元素的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7):1127-1134. 被引量:57
9 高国龙,张望,周连碧,王利俊.桥口铅锌尾矿库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J] .有色金属工程,2013,3(3):41-44. 被引量:5
10 康昀,曲丹,封莉,程翔,张立秋.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浓缩处理高浓度发酵废液效能[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2):5763-576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