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渊源与现实选择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渊源,更是基于新世纪之初对国情与世情的深深思考而作出的现实选择;既包含原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永不称霸的外交方略,更包含新近提出的“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四大要义;既蕴含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挥,更显示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创新。
作者
蔡双全
贺祥林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系
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0,共4页
Contemporary World and Socialism
关键词
中国
和平发展
理论渊源
现实选择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142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3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第5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M].,..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19、420页.
4
.《列宁全集》第2版第26卷[M].,.第143页,第143页,第143-144页,第143页,第143页.
5
.《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M].,.第171页.
6
.《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M].,.第30页.
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第768页.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9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10
.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发表的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3年10月8日.
共引文献
4142
1
肖海鹰,张颢.
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研究[J]
.时代文学,2008(10):195-196.
2
孙颖,冯庆芳.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原因与理论成果[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54-56.
3
荣长海.
邓小平的风险意识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0-63.
4
唐莉.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7-69.
5
陈尤文.
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J]
.社会科学,2004(7):50-57.
被引量:1
6
张历历.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J]
.国际论坛,2004,6(4):27-33.
被引量:5
7
薛德震.
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J]
.理论前沿,2004(13):23-25.
被引量:2
8
韩源.
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
.理论前沿,2004(14):16-17.
被引量:6
9
刘世佳.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发展的伟大创新者[J]
.理论前沿,2004(14):18-20.
10
俞永耀.
邓小平言行思想探析[J]
.理论前沿,2004(14):20-21.
同被引文献
60
1
吕可.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论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1-3.
被引量:2
2
傅新.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兼对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思考[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13-17.
被引量:14
3
汤光鸿.
论国家形象[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18-23.
被引量:74
4
阮宗泽.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理论探讨[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28-33.
被引量:18
5
郑必坚.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在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讲演[J]
.理论参考,2004(5):3-4.
被引量:13
6
袁秉达.
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党政论坛,2004(9):12-14.
被引量:3
7
杨发喜.
邓小平的时代主题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J]
.国际问题研究,2004(5):1-4.
被引量:3
8
袁正清.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8-13.
被引量:35
9
阎学通,秦亚青,倪乐雄,李强,张文木.
“大国崛起与中国的选择”笔谈[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51-53.
被引量:30
10
倪乐雄.
和平崛起与国际文化环境的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56-5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宫厚英.
和平发展战略研究述评[J]
.理论学刊,2009(1):23-27.
2
王丛峥.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思考[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8(6):97-99.
3
叶淑兰.
中国“和平发展”话语权探讨:争论与反思[J]
.社会科学,2012(6):4-1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叶淑兰.
中国战略性外交话语建构刍议[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5):68-81.
被引量:29
2
叶淑兰.
中西有关“中国形象”话语互动探析[J]
.国际论坛,2012,14(6):39-44.
被引量:11
3
李青,黄亮雄.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失衡治理[J]
.国际经贸探索,2015,31(1):39-51.
被引量:10
4
叶淑兰.
中国外交话语社会化:基于上海外国留学生的研究[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3(1):140-173.
1
常欣欣.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科学方法[J]
.人民论坛,2014(19):19-21.
被引量:2
2
刘瑶,陈朝.
从“非洲兄弟抬我们”到“仿佛非盟会议搬到中国”——党的和平外交方略及其在对非洲关系中的实践[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1):116-118.
3
刘喜发.
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的行动指针——学习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体会[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6):5-6.
被引量:2
4
时永明.
如何看待美国重返亚太[J]
.中国报道,2011(12):34-37.
5
余贤海.
求真务实转作风 构建和谐促发展[J]
.钢铁文化,2014,0(7):31-33.
6
朱威烈.
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J]
.国际展望,2010,2(3):1-7.
被引量:4
7
朱亚非.
儒学传统思想与明初外交方略[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52-57.
被引量:2
8
“美国回来了”的两个挑战[J]
.上海支部生活,2011(11):53-53.
9
余源培,沈玉梅.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眼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2):7-13.
被引量:8
10
南婷婷.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特点[J]
.改革与开放,2012,0(01X):52-52.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