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聚合居住与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营造 被引量:4

Commonality Space Construction of Aggregation Inhabitation and High-rise Housing Inner Public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真正的居住应当实现空间的自明、聚集与栖居,当前高层住宅主体公共空间的缺失就是忽视了这一原则。从环境行为心理的角度入手,对现代高层住宅主体的公共空间与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心理认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倡导居住空间的高聚合状态为合理的设计思路,并提出可识别性、可定向性、邻里感受和可情境性四方面的空间属性,促进高层居住从“狭义居住”向“广义居住”的演变。 The mass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residents has led to the evolvement of 'resident' to the narrow sense of 'resident'. That leads to the debasement of our life quality, In order to make it clear that how to construct special sense of public space in high-rise residents, or realize the "wide sense of resident", we can find our sense in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model,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high-rise residents can meet the needs, on this basis can we discuss the behavior typesiCspace structure. Here, the design of aggregation space is very notable.
作者 李蕾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
出处 《华中建筑》 2004年第5期76-79,共4页 Huazhong Architecture
关键词 高层住宅 主体公共空间 聚合性 邻里 情境 High-rise housing Inner public space Aggregation Neighborhood Emotions situ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6

  • 1罗德启.世纪之交的老龄居住问题[J].建筑学报,1996(1):30-35. 被引量:30
  • 2设计北京社区形象,北京晚报,2002年10月28日28版
  • 3Wayne K.D.Davies & David T.Herbert,Communities within Cities:an Urban Geography,Belhaven Press,1993:33-39
  • 4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 5上海市《社区社会保障比较研究》课题组.社会工作研究杂志,(1).
  • 6杨晓雯.老龄化城市居住环境,硕士学位论文.

共引文献30

同被引文献13

  • 1黄坚,王竹.高层住居适宜性空间环境浅析[J].华中建筑,2004,22(6):90-92. 被引量:5
  • 2崔桦.城市居住区绿化浅析[J].华中建筑,2004,22(6):98-100. 被引量:3
  • 3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 4[2]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 5[日]浅见泰司.居住环境-评价方法与理论.高晓路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 6李增道.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7李陌.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 8黄金绮.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 9[美]凯尔博.吕斌,等译.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10杨军.当代中国城市集合居住模式的重构[J].建筑学报,2002(12):29-3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