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的研究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建立了以投入、支撑、配置、环境、成果为二级指标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0个省市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
孙冰
吴勇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科技与经济》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关键词
地区
自主创新
大中型工业企业
指标体系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
孙冰,女,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勇,男,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4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1
参考文献
3
1
徐冠华.
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J]
.中国软科学,2005(4):7-9.
被引量:22
2
刘杰.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X):5-8.
被引量:3
3
黎苑楚,田志康,徐东.
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5-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袁健.[D].中南大学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研究中心,2005.
2
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3..
3
Robert A.Burgelman,Modesto A.Maidique,Steven C.Wheelwright[A].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second edition).1998:102~114.
4
Dixit,A,K.and Pindyck,R,S.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36~45.
5
高建 柳御林.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区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12.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4-12-6.
7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4-12-25.
8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N].人民日报,2004-12-29.
9
.大力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N].人民日报,2004-12-30.
10
.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N].人民日报,2005-3-13.
共引文献
34
1
张国亭.
深化财税政策改革 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3):39-41.
2
张纪.
“二次创新”——发挥中国企业后发优势[J]
.科技经济市场,2007(3):65-66.
3
陆根尧,云鹤.
基于要素密集度视角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295-304.
被引量:5
4
徐冠华.
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与对策[J]
.中国软科学,2005(10):1-7.
被引量:32
5
杨水旸,李俊奎.
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与建议——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经验与对策(五)[J]
.江苏科技信息,2006(5):16-19.
6
曾向东,葛扬.
南京市自主创新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06(9):118-123.
被引量:2
7
刘少雪,吴燕,刘念才.
精英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5):17-21.
被引量:8
8
曹桂华,汪涛,成金华.
基于SPA的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
.理论月刊,2006(10):56-60.
被引量:4
9
周琳.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探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73-76.
10
王宝毅,张宝生.
选择性反向工程战略——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
.科学学研究,2006,24(6):971-973.
同被引文献
144
1
王海盛,郑立群.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6):39-40.
被引量:37
2
龙裕伟.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区域配置政策建议[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4(3):49-52.
被引量:2
3
朱孔来,闫峰,刘春蕊,胡炜.
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3(1):43-50.
被引量:11
4
饶扬德.
企业经营绩效的熵权系数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4):100-102.
被引量:29
5
赵冬梅,张玉清,马建峰.
熵权系数法应用于网络安全的模糊风险评估[J]
.计算机工程,2004,30(18):21-23.
被引量:37
6
陈劲.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
.科研管理,1994,15(2):32-34.
被引量:238
7
易余胤,盛昭瀚,肖条军.
企业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行为与市场结构的演化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5,19(1):14-18.
被引量:78
8
尚勇谈科技自主创新的三含义[J]
.中国高等教育,2005(8):48-48.
被引量:16
9
沈志华.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源泉[J]
.中国军转民,2005(4):13-14.
被引量:4
10
温瑞珺,龚建立,王黎娜.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5(08S):68-69.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20
1
陆根尧,云鹤.
基于要素密集度视角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295-304.
被引量:5
2
华斌.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7(3):21-24.
被引量:6
3
徐少华,赵戊生.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09X):206-207.
被引量:8
4
陈伟,齐媛媛.
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国防技术基础,2008(4):11-13.
被引量:4
5
南英子.
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性差异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9):3-4.
6
唐惠英,周宗放.
基于粗集-熵值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8,24(11):167-169.
被引量:6
7
南英子.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J]
.经济师,2008(7):218-220.
8
仇菲菲,庞智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1):99-105.
被引量:14
9
马永青,李祥利.
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5):103-104.
被引量:5
10
赵戊生.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商业政策比较分析[J]
.中国商贸,2009(08X):175-1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1
1
陶春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以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217-222.
被引量:42
2
华树春,杨凤祥.
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对策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2012(7):1-2.
被引量:2
3
陆根尧,云鹤.
基于要素密集度视角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295-304.
被引量:5
4
严进,殷群.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大研究热点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2014(6):260-266.
被引量:3
5
郭永,张月华,郝渊晓.
TRIPs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6):23-25.
被引量:1
6
欧阳春花.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4):21-24.
被引量:10
7
梁海冰.
中国特色国防研究30年·国防科技工业篇[J]
.军事历史研究,2008,22(3):10-18.
8
陈帆,王孟钧.
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与管理,2008,10(5):15-17.
被引量:5
9
赵峰.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2):66-70.
被引量:2
10
樊丽淑,蓝光喜.
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基于宁波的实证分析[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41-46.
1
吴友军.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商业研究,2004(11):27-29.
被引量:51
2
郑锋.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23):242-243.
被引量:5
3
吴丹丹.
苏北后发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对策研究——以淮安为例[J]
.商情,2014,0(41):265-266.
4
汕头:围绕中小企业建立创新体系[J]
.广东科技,2006,15(12):9-9.
5
王可侠,范谷雨,夏琦.
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以皖江示范区为例[J]
.江淮论坛,2012(6):13-19.
被引量:7
6
吴成颂,范恒冬,吕娟.
泛长三角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差异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科技与经济,2011,24(6):37-41.
被引量:1
7
王娅男,赵超冉.
我国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部各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2(26):91-92.
8
王亚丰.
沈阳市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J]
.辽宁财专学报,2002,4(6):27-29.
被引量:1
9
张将.
抓改革促创新 加快滁州产业转型升级[J]
.安徽科技,2015,0(2):14-15.
10
朱谷生.
发挥骨干企业在珠江上游地区自主创新中的作用[J]
.当代经济,2012,29(3):10-11.
科技与经济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