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95-97,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26
1 周宏春.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 .中国发展观察,2005(6):22-26. 被引量:5
2 赵细康,李建民,王金营,周春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 .南开经济研究,2005(3):48-54. 被引量:133
3 赵海霞,曲福田,诸培新.江苏省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57-62. 被引量:13
4 包群,彭水军,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7(12):3-13. 被引量:99
5 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 .财经科学,2006(2):47-54. 被引量:30
6 彭水军,包群.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5):15-23. 被引量:151
7 刘荣茂,张莉侠,孟令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 .经济地理,2006,26(3):374-377. 被引量:91
8 彭水军,包群.环境污染、内生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9):114-126. 被引量:115
9 王立猛,何康林.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62-869. 被引量:61
10 Pesaran M H, Shin Y. An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 ling Approach to Cointegration Analysis. Chapter 11 in S [ M ]. Strom (Ed) Econometrics and Economic Theory in the 20th Cen- tury: The Ragnar Frisch Centennial Symposiu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
二级引证文献6
1 任春晓.我国非均衡工业化格局下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江汉论坛,2013(2):15-20. 被引量:4
2 赵奥.辽宁省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23-26. 被引量:2
3 贺文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重庆市的证据[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00-107.
4 赵蕾,胡绵好.江西省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排放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EKC和LMDI模型[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2):15-21. 被引量:5
5 张居营.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28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8):34-42. 被引量:14
6 马勇,姚驰,李书舒.经济开放、工业化与环境质量[J] .社会科学,2022(10):119-132. 被引量:4
1 余瑞祥,杨刚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SO_2污染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特征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06(7):4-8. 被引量:3
2 谢云成,邵腾伟.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来自重庆的实证[J] .环境保护,2011,39(9):46-47.
3 郑恒.产业调整、城市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分析[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1):19-21.
4 袁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在变好以前一定要变坏吗?[J] .世界科学,2001(4):23-24. 被引量:2
5 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J] .统计研究,2006,23(8):37-40. 被引量:139
6 王淑萍,程志光,董晨萱.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济分析[J] .能源工程,2010,30(4):45-47. 被引量:3
7 谷蕾,马建华,王广华.河南省1985-2006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113-116. 被引量:37
8 干一慧,闫亚琛.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讨论——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外资,2017,0(3):89-89.
9 Thomas Lindhqvist.清洁生产:政府政策与战略[J] .生态毒理学报,2002(1):41-45.
10 潘颖.中国环保警报频起[J] .经济导报,2007(36):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