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权力抑制型构造下的刑事搜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对搜查制度采取了一种权力行使型的诉讼构造模式。这样的构造,在案件侦查阶段有利于彻底查清案件情况,但这种结构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有许多不足。改革完善我国搜查制度的途径就是,反映搜查制度的基本规律,从抑制权力的角度出发重新构造我国的搜查制度。
作者
林辛建
丘坦然
机构地区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刑警大队
出处
《理论观察》
2006年第3期75-76,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关键词
刑事搜查
权力抑制型构造
人权保障
分类号
D91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作者简介
林辛建(1981-),男,福建福州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闵春雷.
完善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思考[J]
.法商研究,2005,22(4):121-125.
被引量:19
2
张建伟.
从权力行使型到权力抑制型——刑事程序构造的重新设定[J]
.政法论坛,2004,22(3):36-46.
被引量:40
3
陈瑞华.
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J]
.政法论坛,2003,21(5):104-118.
被引量:40
4
张斌.
我国无证搜查制度法理之构建——《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二款质疑[J]
.现代法学,2003,25(4):59-63.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程味秋,杨宇冠.
美国刑事诉讼中逮捕和搜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117-126.
被引量:25
2
《布莱克法律大辞典》(第5版).第1078,1220页.
3
《联邦报告》第243卷第245页(1920年).
4
Roger E.Salhany,The police Manual of Arrest,Seize,and Interrogation[M].Fransal Pubishing Inc.1984.
5
Laski,A grammar of Politics[M].Yale University Press,1925.
6
Joel Samaha,Criminal Procedure,Wes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
7
J0el Samaha,Criminal Procedure,Fourth Edition,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
8
王世杰 钱端升.《比较宪法》[M].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第185页,第173页,第185页.
9
[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 贺卫方.美国法律辞典[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0
[英]J·W·塞西尔·特纳 王国庆等译.肯尼刑法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
共引文献
111
1
王崇.
“异地法官本地审”刍议[J]
.行政与法,2020(2):121-129.
被引量:1
2
谢慧阳,谢文翼.
新时代主动性检察监督之“诉权化”探索[J]
.天津滨海法学,2021(1):134-142.
3
周鹏辉.
强制性侦查措施之制度完善与检察监督问题研究——以搜查、扣押为视角[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30(3):112-118.
被引量:1
4
孙连钟.
刑事诉讼中的搜查与扣押[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96-99.
被引量:1
5
李慧英.
关于完善刑事简易程序构造的探讨[J]
.西部法学评论,2007(4):1-4.
被引量:1
6
陈瑞华.
无偏私的裁判者——回避与变更管辖制度的反思性考察[J]
.北大法律评论,2004,5(1):38-79.
被引量:17
7
周三妹.
论我国侦查阶段诉讼化构造的“裁判方”定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12-114.
8
印波,高远.
刑事诉讼行为的三重评价:成立性、合法性和有效性[J]
.河北学刊,2015,35(2):174-179.
被引量:3
9
吴继承.
搜查的限制与救济[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76.
10
陈瑞华.
程序性辩护之初步考察[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2-21.
被引量:34
1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J]
.中国新闻周刊,2005(42):8-8.
被引量:3
2
何双凤.
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2007,5(10Z):223-224.
3
张建伟.
从权力行使型到权力抑制型——刑事程序构造的重新设定[J]
.政法论坛,2004,22(3):36-46.
被引量:40
4
王兆生,刘来艳.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模式的价值分析与理念重构[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5):56-59.
被引量:1
5
李刚.
困境·症结·对策——论我国的刑事辩护[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5):49-53.
被引量:4
6
赵运恒.
律师在刑事和解中的角色[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3):78-84.
被引量:3
7
刘黎明.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工作[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3):1-6.
8
邓鹤.
民法与市场经济及民法体系重构[J]
.广东商学院学报,1996,11(3):62-65.
9
陈海霞.
涉及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之管见[J]
.青海社会科学,2005(6):155-158.
10
杨立新.
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的重新构造[J]
.法律适用,2004(7):6-10.
被引量:17
理论观察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