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的研究观点综述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作者
周轶昆
张耀辉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JY031)
国务院侨办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04GQBYB005)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资助和支持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政策
观点综述
工业化中期
人口大国
出路问题
社会问题
就业压力
经济发展
政策观点
分类号
F249.2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作者简介
周轶昆(1974-),男,江西吉安人,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3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718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9
1
张永生.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
.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1(9):8-14.
被引量:4
2
施用海,邵宏华.
应对新贸易壁垒[J]
.宏观经济研究,2003(3):7-10.
被引量:75
3
张车伟,蔡昉.
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
.当代经济科学,2002,24(3):14-19.
被引量:19
4
张曙光,施贤文.
市场分割、资本深化和教育深化——关于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70-76.
被引量:21
5
胡军,向吉英.
转型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结构调整与加入WTO[J]
.中国工业经济,2000(6):20-24.
被引量:32
6
蒋选.
就业压力下的技术政策选择[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4):5-10.
被引量:11
7
王静波.
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面临的困境及现实选择[J]
.现代管理科学,2005(5):51-52.
被引量:4
8
兰宜生.
比较优势与错位发展相结合的出口战略探析——试论以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建立中国出口的一项长期优势[J]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1):16-19.
被引量:8
9
符正平.
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02(10):20-26.
被引量:246
10
张军,威廉.哈勒根.
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1):21-26.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83
1
周一.
七喜VS联想——PC“匪类”的挑战[J]
.中国企业家,2002(10):70-72.
被引量:3
2
胡晓鹏,魏培东.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实证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27-33.
被引量:18
3
曹新.
农村工业与中国现代化[J]
.学习与探索,1999(2):13-21.
被引量:3
4
周振华.
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及近阶段重点内容[J]
.江汉论坛,1999(3):5-10.
被引量:4
5
蔡.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4-14.
被引量:139
6
蔡昉.
转轨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矫正制度性扭曲[J]
.中国人口科学,1999(2):1-6.
被引量:14
7
胡英.
中国城镇、农村人口发展趋势预测[J]
.中国人口科学,1997(6):15-22.
被引量:16
8
韩保江.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边际递减与剩余劳动力反梯度转移[J]
.经济研究,1995,30(7):38-43.
被引量:20
9
R.库姆司 P.萨维奥蒂 等.经济学与技术进步(中译本)[M].商务印书馆,1989..
10
H.杰斐逊 杜鹰 等.中国工业改革:创新、竞争与产权内在模式.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718
1
Jhony Choon Yeong Ng,徐淑雅,贾良定.
模仿型和试错型造假模式:一项经典扎根理论的比较研究[J]
.南大商学评论,2020(1):120-141.
2
温铁军,王茜,罗加铃.
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与生态化转型[J]
.开放时代,2021(1):169-184.
被引量:29
3
张攀峰,易法海.
湖北民营经济行业吸纳劳动就业实证分析[J]
.乡镇经济,2007,23(2):65-68.
被引量:2
4
刘洁.
典型农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农村经济,2007(S1):57-62.
被引量:2
5
孔荣.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分析及其模式选择[J]
.经济地理,2007,27(6):965-967.
被引量:2
6
张明龙,徐璐.
专业化产业区发展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区为个案[J]
.生产力研究,2007(19):105-107.
被引量:3
7
马扬扬.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研究[J]
.北方经贸,2006(8):34-36.
被引量:2
8
印中华,田明华,孟辕.
提高我国劳工待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
.北方经贸,2006(10):33-35.
被引量:1
9
武云亮.
我国商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
.生产力研究,2004(1):146-148.
被引量:27
10
沈惠章.
论高危人群管控系统建设[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3):24-2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5
1
王至元,曾新群.
论中国工业布局的区位开发战略——兼评梯度理论[J]
.经济研究,1988,23(1):66-74.
被引量:18
2
何钟秀.
论国内技术的梯度转递[J]
.科研管理,1983,4(1):18-21.
被引量:27
3
郭凡生.
评国内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与何钟秀、夏禹龙老师商榷[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5(12):19-22.
被引量:13
4
刘建江,徐长生,袁冬梅.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5):10-15.
被引量:13
5
汪斌,岳甚先.
新型国际分工下的“世界工厂”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J]
.学习与探索,2005(2):180-184.
被引量:5
6
魏作磊.
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结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
.经济管理,2007,33(1):72-79.
被引量:21
7
明娟,王子成.
对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7,23(6):70-72.
被引量:5
8
袁富华.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就业状况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4):50-56.
被引量:23
9
郝朝军.
苏南与苏北产业转移的机制与政策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5):52-56.
被引量:21
10
若愚.比亚迪传奇[J]深圳特区科技,2002(05).
引证文献
3
1
周轶昆.
珠江三角洲企业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思考[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1):8-10.
被引量:2
2
徐万刚.
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相关研究——一个文献梳理的总结[J]
.经济体制改革,2015(5):123-130.
被引量:4
3
徐万刚.
四川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2006-2019年的数据[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5):151-15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鹏.
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策略分析[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0,23(12):6-10.
被引量:1
2
周轶昆.
模仿创新与后发国家知识产权的策略选择[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8):12-13.
3
高海峰,陈春,张可男,于立,陆琦.
中国农村人口趋势的脆弱性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135-143.
被引量:7
4
刘学峰.
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之路[J]
.中国商论,2017,0(33):156-157.
5
黄岩,朱少瑞.
管理控制抑或企业福利:宿舍劳动体制的再思考[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78-85.
被引量:1
6
李晓艺,陈惠清,王瑾,郭垚,徐鼎.
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抑郁症状关系[J]
.中国职业医学,2022,49(1):29-33.
被引量:23
7
张吉岗,吴嘉莘,杨红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西部脱贫地区产业兴旺实现路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8):153-162.
被引量:11
8
吕亚楠.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成本控制系统构建与应用[J]
.财会通讯,2023(10):155-160.
9
曹雯婷,魏巍.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对劳动技能溢价的影响[J]
.全国流通经济,2024(22):143-146.
1
华府小智库成奥巴马人才库[J]
.环球财经,2008(12):20-21.
2
杨继瑞,杨林,杨庆.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再思考[J]
.四川省情,2008(2):20-21.
被引量:6
3
孙艳丽.
关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性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7(01Z):245-245.
被引量:2
4
张白茹,马永辉.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扩大就业[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1):56-58.
5
董佺,李小青.
要素禀赋决定生态产业的发展[J]
.生态经济,2002,18(6):45-47.
被引量:1
6
赵玉言.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浅议[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3):108-109.
7
朱为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应对危机之际谈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价值[J]
.中国外汇,2009(10):29-29.
8
袁洪.
浅议重庆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关系[J]
.重庆改革,2003(12):13-16.
9
谢恒.
发展民营经济与就业增长现状的实证研究[J]
.求索,2006(5):26-28.
被引量:3
10
刘坦.
中小企业扩大就业问题的思考[J]
.现代企业,2014(7):10-11.
被引量:1
经济纵横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