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共9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36
-
1《信用控制法》.
-
2《公平信用报告法》.
-
3《消费者信用保护法》.
-
4《平等信用机会法》.
-
5《公平准确信用交易法》.
-
6《贷款诚信法》.
-
7《消费者租赁法》.
-
8《电子款项交易法》.
-
9《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
-
10《公平信用结账法》.
同被引文献273
-
1沈忠浩.德国:征信机构助力信用体系建设[J].中国信用,2019(11):121-121. 被引量:4
-
2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J].中国信用,2019,0(8):16-18. 被引量:9
-
3刘肖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信用,2018,0(9):128-128. 被引量:1
-
4孙秀伟.关于商事信用的若干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68-73. 被引量:2
-
5杜放,郑红梅.美国流动人口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8):157-159. 被引量:11
-
6李兴家.关于美国社会公共服务的考察与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02-104. 被引量:4
-
7侯光明,晋琳琳.试论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J].管理学报,2004,1(3):350-354. 被引量:5
-
8张耀谋,李世新.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征信,2009,27(4):82-84. 被引量:4
-
9金淦.面临跳跃性系统风险的消费金融市场中的衍生品估价模型及其闭式解[J].经济研究,2012,47(S1):128-138. 被引量:3
-
10方匡南,吴见彬,朱建平,谢邦昌.信贷信息不对称下的信用卡信用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0,45(S1):97-107.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40
-
1南京市公安局课题组.中国现阶段“社会人”管理初探[J].公安研究,2007(10):14-25. 被引量:1
-
2高和斌.高速公路既有喷射混凝土边坡加固技术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6):86-87.
-
3柳承敏,刘璇,刘晖.我国交通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S1):106-109. 被引量:5
-
4樊元,杨立勋,刘敏.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运行模式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51-53. 被引量:1
-
5胡金东,吴群琪.企业诚信升迁的有效途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64-67.
-
6纪玉山,钟绍峰,张忠宇.中介组织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3):84-87. 被引量:7
-
7梁坚.征信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企业经济,2008,27(6):173-175. 被引量:2
-
8姚海明.信用的信息性与我国信用信息机制建设[J].中国经济问题,2008(4):34-38.
-
9畅秀平.《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我国信用建设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28):108-112.
-
10张静.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信用管理学课程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248-24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35
-
1张美娇,王志美.全球三大征信机构业务运营和发展战略分析与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20(3):68-72. 被引量:1
-
2许建飞,赵伊.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的优化路径——以扬州法院2016年至2020年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数据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71-76. 被引量:4
-
3杨开湘,唐春燕.自治规则视角下电商平台用户信息保护研究[J].民间法,2021(3):193-213.
-
4贺倩倩,刘昕月,苑永旭,蒲晓玉.B2B电子商务信用监管研究——以慧聪集团为例[J].大众投资指南,2019,0(22):65-65.
-
5王家华,朱贤明,孙俊磊.基于Logit模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J].工程经济,2022,32(2):28-35. 被引量:2
-
6郭艳.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建设[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155-155. 被引量:2
-
7赵光伟.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人”管理[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01-104.
-
8刘婵梅,杨瑜.浅析征信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及其启示[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5):38-38.
-
9马雪芬.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0,13(3):167-169.
-
10唐友伟.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及优化[J].海南金融,2010(7):55-58.
-
1王莉莉.光伏产业海外投资在升级[J].中国对外贸易,2016(11):13-15.
-
2佟玉兰.赴美考察信用联盟的几点体会[J].南方金融,1998(9):48-50.
-
3潘典洲.美国信用联盟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金融,1998(8):34-36.
-
4何开宇.国外银行的先行与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2013(5):30-31.
-
5刘兴明.美国信用联盟组织体系简析[J].西南金融,1998(10):59-61.
-
6方兆本.中国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决策咨询(安徽),2002(11):30-31.
-
7杨青坪,袁伟雄.一例征信案折射的问题[J].中国金融,2014(1):94-94.
-
8季晓军,卞东晓,孙昌华.山东 莒南县联社推出1+N贷款模式[J].中国农村金融,2013(13):86-86.
-
9杨金龙.信用联盟:中小企业的“另类”融资渠道[J].中国商贸,2008(8):102-103.
-
10首款联名养老金卡发布[J].中国社会工作,2013(1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