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介绍三篇不同时期的对这部作品及其改编影片的评论,重新阐释作品对现实与人的心理的再现,说明在通俗文学的文化语境中重新解读海丝特女性主义形象的意义和作品在人物刻画上表现的自然与文化、神圣与亵渎、压抑和欲望以及法律的需要与自由的意志之间的双重性和含混性所体现的创作意图,以及对海丝特的激进与妥协的对立统一描述中表现出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意义,从而探索文化批评的模式,对文化批评的本质作进一步思考。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作者简介
金衡山,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美国文学专业。近期文章有:《是什么让兔子归来?——厄普代克〈兔子归来〉中的自我认同危机和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矛盾》、《“自由”的缘由、悖论及其他——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