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野生二粒小麦及其生态地理群丛的抗旱性的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栽培小麦的四倍体祖先-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pp.dicoccoides(Korn.)Thell.[T.dicoccoides]是包括抗旱性在内的各种农艺性状的潜在来源。本研究旨在阐述野生二粒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多样性以及野生二粒小麦种质的抗旱性反应和其收藏地的生态地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充分灌水和灌水不足两种灌溉条件下,分析了110份野生二粒小麦材料的抗旱性,这110份材料由25个群体和3个对照二粒小麦品种组成。结果发现,在每一个处理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大多数变量都具有遗传多样性。相当多的野生二粒小麦品系的生产性(穗数和干物质总重量)都优于对照栽培品种。在干旱处理中,大多数野生二粒小麦材料的碳同位素比率(△13C,指示较高的水分利用率)高于对照栽培二粒小麦,而且其A13C的粘性大于对照,这可能有利于野生二粒小麦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在来自于干热地区的野生二粒小麦群体中检测到非常突出的耐旱能力(以干旱处理条件下的生产力和干旱敏感指数表示)。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具有提高栽培小麦抗旱性的潜力。
出处 《作物育种信息》 2006年第3期12-12,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