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2006年第4期47-51,共5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参考文献23
1 孙美玲.关于化学概念形成的心理学分析及教学原则[J] .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85-88. 被引量:2
2 陈丽娟.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J] .教育探索,1997(5):46-64. 被引量:3
3 魏鑫.概念与实验的有机结合[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7(z2). 被引量:1
4 郭瑞春.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设疑教学法”的运用[J] .天津教育,1994(12):40-41. 被引量:1
5 田淑珍.化学基本概念导入法趣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9(4):41-41. 被引量:2
6 李宏海.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之我见[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0(11):20-20. 被引量:1
7 陈承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阐述“氧化还原”概念[J] .化学教学,2003(4):12-15. 被引量:6
8 王涛.归类理论在化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3(12):42-43. 被引量:4
9 孙国娣.正确把握化学概念教学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5):24-25. 被引量:4
10 刘克文,王克勤.同化理论与化学概念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0(11):11-1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21
1 张建伟.概念转变模型及其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1998,8(3):34-38. 被引量:52
2 刘瑞东.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初探[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1):77-79. 被引量:4
3 [美]H.LynnErickson.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 Posner G J, Strike K A, Hewson PW, et al. Accommodation of a scientific conception: toward a 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J ]. Science Education, 1982,(2) :211 ~227.
5 Hewson M G. Effect of instruction using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and conceptual change strategies on science learning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983, (8) :731 ~ 743
6 王磊.科学学习心理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73-76.
7 Smith E L, Blaheslee T D,Anderson C W. Teaching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conceptual learning in science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93, (2): 111 ~ 126
8 施良方著.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 Bruce Joyce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一化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册,第一章.
共引文献75
1 潘章丽,林国栋.基于概念模型建构的概念转变教学——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22(35):14-16. 被引量:1
2 周建华,罗东周,刘晓山,张苏,张旌,励明海,佟秀莲,仝素娟,武春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J] .教学研究(河北),2003(2):131-144. 被引量:1
3 任红艳,李广洲,程萍.不同类型初中学生化学概念掌握情况的分析与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2(3):31-34. 被引量:1
4 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 .化学教育,2004,25(10):58-61. 被引量:40
5 刘瑞东,祁雪莉.中学化学概念教学新探[J] .化学教学,2004(11):13-15. 被引量:7
6 马艳秋.物质的量教与学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0):9-10. 被引量:4
7 彭菊花,冯伯虎.师范生形成化学概念的心理分析与教学策略[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6):108-111.
8 杜伟宇,吴庆麟.概念改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27-31. 被引量:22
9 罗秀玲,钱扬义.高一学生部分核心化学概念相异构想的探查[J] .化学教育,2005,26(10):34-36. 被引量:3
10 胡久华,王磊,刘宇红.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 .化学教育,2005,26(9):24-2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51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被引量:2449
2 沈宝金.“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建议[J] .云南教育,2004(17):39-39. 被引量:1
3 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 .化学教育,2004,25(10):58-61. 被引量:40
4 沈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革新[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97-100. 被引量:34
5 郑海燕,应桃开.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40-42. 被引量:12
6 吕琳,杨丽娟,周海花.初中生化学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及其形成方式[J] .化学教育,2005,26(9):38-39. 被引量:6
7 刘力宇,何广平.初三学生化学前概念的形成对初三化学重点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J] .化学教育,2005,26(11):33-35. 被引量:9
8 丛立新,曾琦.国内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34-36. 被引量:23
9 赵宁宁.我国物理概念教学二十年[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40-47. 被引量:10
10 张秋玲.我国生物概念教学二十年[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51-5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4
1 丛立新,曾琦.国内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34-36. 被引量:23
2 咸蕊,董素静.初中生化学前概念研究综述[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31-32. 被引量:2
3 郑敏靖.对初中科学概念有效性教学的思考[J] .中学教学参考,2010(11):110-112.
4 杨东移,沈理明.对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调查研究[J] .化学教育,2011,32(10):65-68. 被引量:3
5 华飞.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1(12):107-107. 被引量:2
6 施莲芝.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概念的课堂教学[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61-162.
7 吴庆生.中学化学核心概念关键特征的建构策略[J] .化学教育,2015,36(1):34-38. 被引量:11
8 唐诗,李艳玲,苏慨,谢祥林.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及教学基本原理[J] .化学教与学,2015(4):5-7. 被引量:6
9 马晓伟.浅谈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J] .亚太教育,2015,0(7):79-79.
10 耿秀梅,倪娟.德国中学化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编写特色研究——以“化学平衡”内容板块为例[J] .化学教学,2016,0(8):17-2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60
1 冯肖肖,闫春更,周礼,周青.中德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3):5-9. 被引量:7
2 林文礼.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J] .高考,2021(35):99-100. 被引量:1
3 葛国政,史曙生.表象与偏见:体育课程教学中“概念教学”缺失的归因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4,35(6):106-108. 被引量:7
4 董立峰.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天文概念教学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5):88-90.
5 郭建鹏,彭明辉,杨凌燕.正反例在概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 .教育学报,2007,3(6):21-28. 被引量:28
6 曾琦,章学云.初中生物理前概念的干预教学实验[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70-72. 被引量:6
7 罗爱萍.初中化学前概念与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10(52):234-235.
8 祖平.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探索[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31-35. 被引量:2
9 于基兵,吴能平.注重科学概念的建立 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1,29(2):7-11.
10 吴颍惠.学什么比怎样学更重要——变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思想改革[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2(3):33-35. 被引量:3
1 王超.报刊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5(7):190-190. 被引量:1
2 屠林明.句号怎么“划”[J] .语文学习,1999,0(4):47-47.
3 刘春丽.浅谈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2):97-98. 被引量:12
4 王幼敏.“教授治学”含义待厘清[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3(9):43-43.
5 倪渝根.大笑不能"轰"堂[J]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综合阅读),2013(9):55-55.
6 全国地方工科院校校院长研讨会准备工作基本就绪[J] .高教与经济,1994,0(3):25-25.
7 本刊评论员.倾心关注 大有可为[J] .复旦教育论坛,2006,4(4):1-1. 被引量:1
8 秦仲文.“难免不≠难免”质疑[J] .语文知识,1995(1):61-62.
9 王合书.再说“之所以”[J] .语文学习,1995,0(1):40-41.
10 尹逊才,张彦儒.文言短文深挖作者是陷阱——《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J] .语文建设,2015(2):30-3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