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年记者》
2006年第7期59-60,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二级引证文献9
-
1刘国军.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44-48. 被引量:7
-
2王一丽.从传播学视角下解读我国的公民新闻[J].今传媒,2014,22(4):19-21.
-
3林若茹.自媒体的新闻报道发展研究[J].新闻传播,2014(2):133-134.
-
4张垣洪.“新常态”下正面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36(9):60-61.
-
5马嘉.“反智主义”自主性价值诉求的媒介超越——基于自媒体内容生产的视角[J].学术交流,2017(8):181-185. 被引量:4
-
6关贺元.参与式新闻在灾难事件中的运用意义与局限[J].传播力研究,2017,0(6):44-45.
-
7张春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共识教育的路径探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22):37-37.
-
8徐晨.传统媒体介入新闻短视频的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5):100-102.
-
9朱雅洁,王淯霄,朱灵洁.参与式传播在纸媒转型中的应用研究——以《都市快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165-166. 被引量:1
-
1编余废墨[J].视听技术,2005(10):1-1.
-
2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0(5X):12-15. 被引量:230
-
3崔华超.网络空间内的人际交往与多元身份认同[J].决策探索,2012(16):64-64.
-
4王瑶.电视购物频道的生存之道[J].新闻传播,2009(6):30-31. 被引量:1
-
5顾彬.“草根媒体”新探[J].新闻三昧,2006(1):82-83.
-
6何双百.“媒介融合”下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与收视形态[J].当代电视,2013(10):97-98. 被引量:2
-
7龙小农.美国报业寒冬的启示:报纸必须学会数字化生存[J].中国报业,2009(8):9-13.
-
8李晓平,张洪生.从系统学的角度看报纸的发展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4):146-148.
-
9赵季伟.从流媒体播出实验看“三网融合”[J].世界广播电视,2004,18(5):108-108.
-
10马可.电视导视来了——从黑白电视到导视频道开播[J].温州人,2009,0(1):8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