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技术与诗意的辩难——网络文际交流悖论的审美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文际交流是以超文本为中介的网际对话活动。通过强调即时性体验的超文本结构,网络文际交流瓦解了等级、权力、隔阂和禁锢,使参与者对当下世界的敏锐感受得以实时表达出来,最终制造出富有网络时代特征的狂欢式交流景观。而与此同时,网络技术本身包含的平面化逻辑规则又导致了交流过程中泛审美危机的滋长,从而令人类难逃网络框架支配的陷阱。面对这一技术进步与人类诗意生存关系失衡的重大辩题,只有恪守审美化的尺度,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协调人—机关系,努力使科技创新的旋律与原点性的人文情怀达成和谐统一,并将其嵌藏于网络的连结和互动中,方可能尽量遏制网络技术的异化因素,实现与审美化交流的境界紧密相连。
作者 王卓斐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9-162,共4页 Academic Forum
作者简介 王卓斐(1974-),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 3涩柿子的世界[EB/OL].http://www.sinologic.com/persimmon/index.html,2002-10-14.
  • 4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 5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2001,.

共引文献4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