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医学检验》
2006年第1期57-58,34,共3页
Jiangxi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基金
江苏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16
1 吴涤,高兴政.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3):176-179. 被引量:4
2 陆萍,钱宗立.试剂条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者经尿液排泄的循环趋阴极抗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4):253-256. 被引量:16
3 秦志强,曾庆仁.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14(4):306-308. 被引量:12
4 朱荫昌,余传信,殷旭仁,刘韵娟.胶体染料斑点免疫试验检测血吸虫病人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4):214-218. 被引量:13
5 汪世平,曾宪芳,易新元.日本血吸虫31/32kDa抗原纯化及诊断应用的研究(英文)[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1):25-31. 被引量:30
6 周晓红,刘国章,陈晓光.血吸虫病血清循环免疫物质检测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2):143-148. 被引量:5
7 陈一平,翁心华,沈雪芳,岑屹.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5D基因的实验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1):58-61. 被引量:8
8 雷家慧,姜昌富,甘燕,魏兰英,宁长修,邓伟文,石佑恩.应用胶体金SEA-DIPSTICK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的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17(2):22-24. 被引量:16
9 仇昊,张云兴.36例日本血吸虫病临床分析[J] .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11(4):541-542. 被引量:1
10 严自助,王文,吕再婴,吴缨.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研究.Ⅰ.[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8(3):161-164.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123
1 朱荫昌,华万全,刘韵娟,何伟,许永良,姜元定.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6):321-324. 被引量:23
2 华万全,朱荫昌,何伟,刘韵娟,许永良.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5):274-276. 被引量:16
3 石佑恩,韩家俊,邓伟文,刘世国.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及疗效考核价值[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5):277-280. 被引量:14
4 管晓虹,石佑恩.评估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疗效考核价值的合作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2):72-78. 被引量:42
5 娄文娴,盛婪,杨士静.9种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特性鉴定及其组合试验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3):141-144. 被引量:8
6 杨俊齐,朱新军,刘韵娟,何伟.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及抗体的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2,4(1):22-25. 被引量:12
7 周自强,文时茂,刘西荣,罗应平,周子航.快速ELISA检测机的研制及在血吸虫病诊断的应用[J]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3,1(2):27-30. 被引量:3
8 汪世平,张顺科,曾宪芳,易新元.抗KLHIgG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研究[J] .湖南医学,1994,11(3):129-131. 被引量:4
9 陈家旭,李允鹤.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血清中循环抗体(CAb)及循环抗原(CAg)水平的动态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10(5):12-14. 被引量:13
10 陈一平,翁心华,林庚金,徐肇.聚合酶链反应对胃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杆菌DNA的检测[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3):141-14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162
1 何伟,朱荫昌,徐明,曹国群,华万全,叶萍.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快速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研究[J]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2,10(3):1-3. 被引量:6
2 蒋瑞金,神学慧,李叶芳,陈祥平.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西滩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传播[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3):161-163.
3 张科,候宁,龚云华,章求平,丁有杰,叶家明,吴锋.两种血清学方法在江滩地区筛查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10(4):229-231. 被引量:2
4 孙成松,汪奇志,尹晓梅,汪峰峰,刘晓明,张世清,汪天平,雷家慧,李雍龙.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尿液中具有诊断价值的循环抗原组分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11-14. 被引量:2
5 习佳飞,李林,王亚楠,胡建军.血吸虫分子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1,25(S1):117-118. 被引量:2
6 汪世平,周汨波,李华,曾宪芳,赵慰先.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26-28kDa抗原的分离与纯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5):270-273. 被引量:10
7 刘榆华,陈建勋,邱宗林,彭忠慧.二种血吸虫循环抗原平行检测的效果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6,8(1):43-43.
8 王金荣,王恒辉,沈忠伟.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现场应用结果[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3):184-184.
9 董小华,王又槐,陈梅亚,易诗礼,颜右林,陶波,彭凯乐,郑建华.McAb-Dot-ELISA法现场查病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4):231-232. 被引量:1
10 余传信,朱荫昌,刘韵娟,殷旭仁,许永良.胶体染料斑点兔疫试验法(DIA)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的进一步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6):334-33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2
1 肖树华.吡喹酮的药理 毒性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3):189-192. 被引量:20
2 许静,冯婷,郭家钢,郑浩,王强,吴晓华,周晓农.我国几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试剂的综合测评[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2):116-119. 被引量:55
3 肖树华,沈炳贵.吡喹酮对21-d日本血吸虫童虫皮层损害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J] .中国药理学报,1995,16(3):273-275. 被引量:2
4 吴玲娟,宣尧仙.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能量代谢酶的影响[J]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7(1):1-3. 被引量:3
5 鞠川,冯正,胡薇.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5):250-255. 被引量:20
6 肖树华,沈炳贵.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超微结构的影响(英文)[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3):181-187. 被引量:9
7 俞丽玲,闻礼永.日本血吸虫抗原(抗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18(1):28-32. 被引量:2
8 Mcrnanus DP. Improved diagnosis as an aid to better surveillance of Taenia Solium cysticercosis,a potential public health threat to Papua New Guinea[J]. PNG Med J, 1995,38(4) :287.
9 胡旭初 李明 上萍等.一种新型免疫快速检测技术-dipstjck免疫胶体金技术.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04-207.
10 李静,段纲,董国栋.2001-2005年云南省家畜血吸虫病流行性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8):107-10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
1 张媛,林瑞庆,李晓燕,赵光辉.抗日本血吸虫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7):171-174. 被引量:2
2 李超伟,黄进,魏兰英,姜昌富.SPA金标试纸与MPAIA试剂盒检测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应用方向探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12):1119-1121.
二级引证文献2
1 陈楚玉林,田凤娟,江奇,黄丹,杜景东,戴文辉.杀灭钉螺药物的研究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0(9):202-202.
2 王依萌,丁福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政策的变迁与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2018,0(13):9-11. 被引量:1
1 张辉.脑脊液免疫检测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13(6):359-359. 被引量:11
2 中国血吸虫病诊断技术获重大突破[J] .健康大视野(医术人生),2006(7):37-37.
3 刘炳立.12例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与治疗结果[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7,9(2):128-128. 被引量:1
4 吴锦雅,周晓红,陈晓光.重组抗原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4):315-317. 被引量:2
5 吴和国,邹小青,刘贤森,徐观谷.超声显像探查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肝脾现况调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1,13(6):369-370. 被引量:1
6 吴吉庆,潘玉英.肝脏尾状叶增大在晚期血吸虫病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56-56.
7 Claus-Chr Heuck,冯仁丰,陶义训.在西太平洋地区卫生保健中的检验技术[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2,7(4):234-236.
8 吴芳,崔凤荣,芦桂林,马婷,康东,郭坤霞,姚兰辉.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3998-4000. 被引量:44
9 吴晓华,郑江,李岳生.Kato-Katz法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5,7(6):382-384. 被引量:9
10 李国宾,孙晓卫,王新一.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8,19(4):284-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