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类学形式与实体的方法论实质和理论溯源 被引量:3

Essence of 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Resource on Formand Substance of Anthropolog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对哲学本体论中的重要问题———形式与实体的理论溯源及其方法论实质的深入剖析,重新审视了“普遍性”与“相对性”对于社会实践的深邃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了人类学学科的基本精神及方法论原理,探寻出“关系”和“理解”对于人类学的重要含义。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 mportant issues such as Essence of 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resourceon form and substance in noumenon of philosophy.And the i mportant meaning of“university”and“comparison”to social practice.Onthis basis,the essential spirit and methodology principle of anthro-pologyis probed,and sois the meaning of“relation”and“understanding”to anthropology.
作者 陈庆德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美]R·柯林斯.吴琼等译.哲学的社会学-一种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上卷)[M].新华出版社,2004.
  • 2赵敦华.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起源[J].学术研究,2004(1):5-13. 被引量:5
  • 3[法]路易·阿尔都塞.李其庆等译.读《资本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 5[英]威廉·瑞帕尔等.张念群译.智慧之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47.
  • 6[德]西美尔.陈戎女等译.货币哲学[M].华夏出版社,2002.
  • 7[英]迈克尔·马尔凯 林聚任译.科学与知识社会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24.
  • 8[美]R·柯林斯.吴琼等译.哲学的社会学-一种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下卷)[M].新华出版社,2004.
  • 9[德]齐美尔.林荣远编译.社会是如何可能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4.
  • 1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后民族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5-156.
  • 2亚里士多德 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5-306页.
  • 3G.S.Kirk等编.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2nd, ed., Cambridge, 1983.
  • 4.《智者篇》[M].,.237.
  • 5.《纯粹理性批判》[M].,.A598,B626-A599,B627,A599,B627.
  • 6The Meditations and Selection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Rene Descartes, trans, by J. Veitch, Open Court, La Salle,1948, pp. 156.
  • 7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1年..
  • 8Thomas Aquinas, On Spiritual Creatures, trans, by M. G. Fitzpatrick, Milwaukee, 1949, pp. 52-53.
  • 9Kierkkegaard, The Point of View, trans, by W. Lowrie, London, 1939, p. 88.
  • 10Heidegger,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Logic, Indiana, 1984, pp. 100-101.

共引文献214

同被引文献66

  • 1陶庆.回归“民族志”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5):83-94. 被引量:10
  • 2陈庆德.人类学中的观察与理论预设[J].思想战线,2005,31(1):13-20. 被引量:16
  • 3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中国社会科学,2006(2):125-138. 被引量:79
  • 4沃勒斯坦.2006年:《知识的不确定性》,王昺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
  • 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页,第84-150页.
  • 6斯科特.2001.《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
  • 7萨林斯.2009.石器时代经济学[M].北京:三联书店.
  • 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72.
  • 9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 10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终鲒—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M].冯炳昆,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