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共1页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同被引文献260
-
1李巍,李玙译.解析美国对华为的“战争”——跨国供应链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亚太,2021(1):4-45. 被引量:100
-
2俞正梁,陈玉刚.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转型与理论研究二十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1):12-17. 被引量:7
-
3王正毅.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63-71. 被引量:6
-
4王逸舟.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欧洲研究,1998,19(2):4-11. 被引量:13
-
5梁守德.国际政治学在中国——再谈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中国特色”[J].国际政治研究,1997,18(1):1-9. 被引量:27
-
6倪世雄,许嘉.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史回顾与思考[J].欧洲研究,1997,18(6):11-15. 被引量:16
-
7任晓.国际问题研究断想[J].国际观察,1998(4):51-53. 被引量:6
-
8俞正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J].学习与探索,1996(4):73-76. 被引量:16
-
9张睿壮.现实主义的持久生命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7):29-30. 被引量:21
-
10王正毅.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76-7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1
-
1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6,27(2):22-39. 被引量:29
-
2王存刚.化理论为方法,化知识为智慧——亦谈如何学习、研究和运用欧美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2):179-185. 被引量:1
-
3赵广成.挤车困境与博弈过程中的身份转移问题——以转型国家与国际体系及体系内外国家的关系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2):39-47. 被引量:10
-
4任晓.走自主发展之路——争论中的“中国学派”[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2):15-28. 被引量:10
-
5张建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终结与“中国学派”成长的困惑[J].国际观察,2009(5):9-16. 被引量:18
-
6黄琪轩.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25-45. 被引量:10
-
7熊洁.理性选择、比较方法与国际政治经济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7):140-154. 被引量:3
-
8李洁宇.从权力转移到权力共享——新兴体系内国家的理性选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6):79-85. 被引量:3
-
9张锋.“中国例外论”刍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3):82-104. 被引量:14
-
10崔珉旭.韩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一项初步评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106-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4
-
1周鑫宇,项靖雅.中国国际传播中的西方话语陷阱分析与应对[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6):69-79. 被引量:4
-
2张旗,白云真.中国学派的新探索与中国国际关系知识体系构建[J].国际观察,2022(4):30-58. 被引量:6
-
3刘付婷,苏嘉欢,张璐.我国外交话语研究文献综合分析——基于2007-2019年CSSCI索引数据[J].国际公关,2019,0(12):1-4.
-
4曲博.国际经济合作的国内制度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61-68. 被引量:10
-
5吉宓.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础与研究纲领的拓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2):67-73. 被引量:6
-
6钟飞腾.社会行为体与政策偏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微观基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4):54-62. 被引量:7
-
7孙溯源.跨国公司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反思与重构[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56-71. 被引量:8
-
8zhao Guangcheng.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Asymmetric Conflicts[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9,19(3):71-104. 被引量:2
-
9李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演进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0):68-80. 被引量:14
-
10保建云.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0(1):74-80. 被引量:6
-
1张红艳,肖卫华.刍议“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J].西部法学评论,2000(4):50-53.
-
2敖亚非.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J].新乡学院学报,1999,20(3):32-33. 被引量:2
-
3任晓.走自主发展之路——争论中的“中国学派”[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2):15-28. 被引量:10
-
4本刊编辑部.法学期刊的责任和理想[J].政法学刊,2010,27(1):5-6.
-
5温锦生.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太原科技,2000(6):16-17. 被引量:3
-
6田力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J].杭州科技,2009,30(6):4-5. 被引量:1
-
7于正河,隋臻玮.简论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9(3):89-90. 被引量:4
-
8冈虎.知识经济与新时期人民政协的作用[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4(4):24-25.
-
9李锋.构建四大网络完善四大体系推行四项机制[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9):21-23.
-
10徐鹏堂.试论邓小平的知识分子观[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1999,0(5):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