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13期30-33,共4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7
-
1史建平.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慎重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J].财经科学,2006(1):7-13. 被引量:49
-
2李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及稳定性影响的分析[J].广西金融研究,2005(11):28-31. 被引量:4
-
3郭一先,魏书传.2006,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倒计时[J].金融经济,2006(1):8-10. 被引量:2
-
4雷邦.全面开放,准备好了吗[J].金融经济,2006(1):11-12. 被引量:3
-
5韩秋,刘殿新.金融深化与中国金融稳定[J].学术交流,2006(1):96-100. 被引量:5
-
6周其仁.看戏与贱卖银行之争[J].新经济,2006(2):58-59. 被引量:1
-
7张晓晶,孙涛.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2006,41(1):23-33. 被引量:218
-
8芮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对策思考[J].江苏商论,2006(1):154-155. 被引量:4
-
9戴根有.对中国金融业的三个担心[J].新金融,2006(1):8-8. 被引量:2
-
10王玉华.加强我国金融安全的对策思路[J].济南金融,2006(3):65-6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张士平.对中国国有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路径选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74-76. 被引量:3
-
2何维达,于一.外资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1,16(1):43-49. 被引量:18
-
3杨松,张永亮.国有银行股权减持法律问题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4):48-55. 被引量:8
-
4陈旭东,曾勇.外资银行进入模式选择——考虑退出期权[J].技术经济,2014,33(12):115-122. 被引量:2
-
5魏涛.中外股权合作、无形资源优化与国际竞争力提升——基于无形资源理论对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剖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2):77-81. 被引量:11
-
6解利燕.外资减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版),2016(5):10-13.
-
7王曙光,张逸昕.银行业外资引入与国家金融安全——基于微观个体稳定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8,0(1):4-12. 被引量:4
-
8董越,李珺,王蔚,朱姝,李寅业.境外战略投资者增减持对国有银行冲击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2,0(A03):150-152.
-
9耿宏艳,马晨,程茂勇.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促进中资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基于多视角的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8,40(2):57-68. 被引量:2
-
10陶士贵,胡静怡.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路径研究——基于国际金融公司(IFC)与中资银行的合作经验[J].经济纵横,2019(1):107-117. 被引量:4
-
1段兵,金言.构建和谐社会今年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J].陕西统计与社会,2005(5):45-46.
-
2刘磊.全面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J].黑龙江金融,2005(7):8-9.
-
3张军.加入WTO过渡期国有寿险公司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4(14):176-178.
-
4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课题组.黑龙江省“十一五”金融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5(11):4-8.
-
5张仿龙.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9(15):48-52. 被引量:2
-
6农业银行随州市支行课题组.论加入WTO过渡期农业银行增存策略[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2(9):3-6.
-
7张欣,侯国玉,李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动因、问题和建议[J].商情,2013(42):254-255.
-
8于敏,王伟亮,刘亚楼.WTO过渡期后外汇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华北金融,2007(3):33-38.
-
9谢洪燕,龚坚.加入WTO过渡期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向[J].武汉金融,2007(6):19-22. 被引量:2
-
10魏婷.小议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及基本功能[J].品牌,2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