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3,76,共3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6
-
1汪苏华.我国电视节目的基本分类[J].新疆新闻界,1997(4):37-40. 被引量:2
-
2徐雷.《谈话节目三题-定义·地位·类型》[EB/OL].傲视全球电视网,2004-6-14.
-
37]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华夏出版社,2003年8月.第22-24页.
-
4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 张永喜 鲍贵 陈光明译.《电视与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6、245页.
-
5郑蔚 孙微.《电视节目的引进与跨文化发展-兼论〈开心辞典〉在引进借鉴国外同类节目中的创新性实践》[EB/OL].新浪传媒http://www.sina.com.cn,2004年02月20日16:18.
-
6汪文斌.《成功电视栏目的重要特征》[M].,..
共引文献11
-
1王昊.电视明星访谈节目解码[J].新闻界,2005(2):73-74.
-
2任金州,卞清任.增强公共性和服务性进一步开放“公共话语空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公共领域”建设构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1):44-47. 被引量:15
-
3姚成得.关于电视文艺节目娱乐化的思考[J].电视研究,2006(8):24-25.
-
4张亮.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J].文艺研究,2008(4):91-98. 被引量:12
-
5胡正荣,李丽.文化产业背景下的中国电视文化产业(二)[J].电视时代,2010(2):28-31.
-
6冯菊香.电视媒体的娱乐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2010(8):20-21. 被引量:3
-
7金玉萍.电视实践与维吾尔族村民日常生活研究——基于托台村民族志调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9(1):34-42. 被引量:11
-
8徐敏.电视的兴起:1980年之际中国内地电子媒介与日常生活[J].文艺研究,2014(12):103-115. 被引量:12
-
9彭慧.大时代环境下的喜剧发展历程——浅析文化变迁中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研究[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6):268-268.
-
10马英.融媒体形式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9):80-8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3
-
1李鹏.电视节目模板的法律保护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25-28. 被引量:2
-
2丁未.回归人际性:大众传播的另一个视野[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6):12-15. 被引量:31
-
3郑蔚.《开心辞典》:在经营中打造品牌[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1):43-44. 被引量:1
-
4李挺,孙金岭.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理念创新[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6):12-16. 被引量:8
-
5欧阳宏生.论电视文本的结构主义批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292-296. 被引量:3
-
6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 创新方式探究[J].声屏世界,2005(8):24-26. 被引量:18
-
7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南方电视学刊,2005(4):54-56. 被引量:7
-
8张建敏.电视节目形态发展中的融合现象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5):37-38. 被引量:12
-
9孙宝国.区域性电视节目元素与电视节目形态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39-41. 被引量:10
-
10张小琴,王彩平.论电视节目形态的限定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6):78-8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3
-
1林玲.浅析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媒体责任[J].东南传播,2013(8):62-63.
-
2谭天.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节目研发的理论模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1(4):71-74. 被引量:45
-
3王刚,何静.江西红色电视形态研究[J].电影文学,2011(15):25-26. 被引量:1
-
4魏一军.如何做好电视现场报道[J].中国科技博览,2012(20):294-294.
-
5石林,骆正林.文化为壤生短蔷 微风过处有清香——评析江苏教育频道《微讲堂》[J].当代电视,2013(12):65-67.
-
6赵翌.新媒介生态下我国电视节目的形态创新[J].当代传播,2014(1):57-59. 被引量:2
-
7刘宝林.论节目形态作为电视节目的本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3):86-89. 被引量:1
-
8曾志华.中国故事广播频率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现状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93-97. 被引量:4
-
9张彩.2015年广播节目形态观察与思考[J].中国广播,2016(2):27-31. 被引量:3
-
10霍亚楠.电视益智类娱乐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河北影视频道《挑战九宫格》[J].中国传媒科技,2013(1X):34-35.
二级引证文献64
-
1李鹏程.探析文化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以《朗读者》 《见字如面》为例[J].传媒论坛,2020,0(2):149-149. 被引量:1
-
2李溪慧.社会文化语境中的版权引进与原创性反思[J].南方电视学刊,2012(5):23-25. 被引量:2
-
3赵娜,谭天.《中国好声音》:释放正能量[J].新闻爱好者,2012(10):17-19. 被引量:11
-
4亢海玲,钟家元.户外竞技类节目的主题设计探析——以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为例[J].东南传播,2013(1):88-89. 被引量:2
-
5谢广岭,周荣庭,朱婧婷.信息化背景下电视科普栏目创新途径研究[J].科普研究,2015,10(1):56-65. 被引量:4
-
6袁靖华.探析我国电视节目模式创新的出路[J].电视研究,2010(8):22-24. 被引量:21
-
7范秀珍.变革在手机电视、微博之后——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探析[J].新闻世界,2011(5):52-53. 被引量:3
-
8张海华,徐泓.深度、展示与拟态人际交流——对四个新闻频道播报节目形态的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5):40-44. 被引量:2
-
9张萍.论电视节目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7):105-106. 被引量:1
-
10苗阳.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创新——深圳卫视《年代秀》评析[J].媒体时代,2012(1):5-8. 被引量:5
-
1桂运东,王董斌.互联网+下的内容和服务创新——地市党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新闻前哨,2015(12):65-67. 被引量:4
-
2赵国辉,陈万中.试论科学研究中的潜在情报和潜在需要[J].现代情报,1987,8(4):6-7. 被引量:1
-
3朱剑英.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7(4):38-42.
-
4王效英.图书馆读者工作体系小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5,0(3):64-64.
-
5李景刚.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论《中国电视节目形态通论》的学术价值[J].南方电视学刊,2015,0(6):90-92. 被引量:6
-
6吴宁.19世纪我国办报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J].江汉论坛,2006(12):104-105. 被引量:1
-
7葛凤珍.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J].科协论坛,1994,0(6):46-46.
-
8沈杰,施文.本地:新闻网站品牌的内核[J].网络传播,2010(10):36-37.
-
9丁柏铨.论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J].新闻界,1999(1):24-26.
-
10宁辉.浅谈研究所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6(1):00045-0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