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249
-
1张永清.“审美特性”的凸显——“恢复与反思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5):136-146. 被引量:9
-
2范永康.论王元骧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独创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被引量:2
-
3王杰,廖雨声.如何在幻象的丛林中表征出现实?——审美反映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2):247-260. 被引量:2
-
4董学文,陈诚.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1-5. 被引量:6
-
5刘锋杰.“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之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49-152. 被引量:12
-
6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73
-
7陈伯海.从“清点”到“盘活”──世纪之交古典文学研究的风景线[J].文学评论,1999(6):7-9. 被引量:2
-
8特利.伊格尔顿,宋伟杰.意识形态导论:结语[J].文艺理论研究,1998(1):94-97. 被引量:8
-
9许明.理性的自由:文学主体意识界说[J].文学评论,1986(5):80-87. 被引量:2
-
10毛星.意识形态[J].文学评论,1986(5):88-9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23
-
1凌晨.对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2):60-63.
-
2杨扬.影响“海派文学”的几个因素——上海经验的文学史表述[J].上海文学,2007(11):198-207.
-
3祁志祥.文学本体问题的理论反思——以钱中文先生《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为个案[J].文艺理论研究,2014(4):78-84. 被引量:2
-
4王天保.中国当代文论与意识形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3):28-33.
-
5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J].文艺研究,2006(8):4-12. 被引量:35
-
6贺天忠,贺天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完准性解读[J].孝感学院学报,2006,26(5):61-67.
-
7董学文.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J].文艺研究,2007(6):27-35. 被引量:13
-
8汪正龙.2006年文艺学热点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3):146-151. 被引量:1
-
9李育红.当前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2):78-81. 被引量:2
-
10陈凯.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6):119-120.
二级引证文献104
-
1范永康.论王元骧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独创性[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被引量:2
-
2曾军,刘晓静.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
3董学文,陈诚.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1-5. 被引量:6
-
4刘淮南.从“自律”、“他律”看“文学是意识形态”及其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143-148. 被引量:3
-
5王进.关于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反思[J].作家,2010(6):1-3.
-
6舒开智,张丽.审美泛化与意识形态的转型[J].重庆社会科学,2008(11):99-103.
-
7苏状.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2007,39(3):150-156. 被引量:1
-
8董学文.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J].文艺研究,2007(6):27-35. 被引量:13
-
9李志宏.“审美意识”加“形态”的理论实质——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的逻辑[J].高校理论战线,2007(8):53-58. 被引量:3
-
10汪正龙.2006年文艺学热点透视[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3):146-151. 被引量:1
-
1冯贵民.《文学概论》教材编写中的方法论琐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4(2):63-68.
-
2樊篱.问题与设想[J].创作与评论,1989(4):32-35.
-
3张来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4(3):73-75.
-
4金钱伟.“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论争浅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3):56-59.
-
5李俊熹.从意识形态性到主体意识崛起——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发展变化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2-43. 被引量:1
-
6杨森清.论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文学理论教材中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75-76.
-
7郭英德.漫谈中西戏剧形象创造的审美规律[J].戏剧文学,1992(8):31-35.
-
8张亚骥.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生、发展及论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1):15-20. 被引量:2
-
9杨远.浅谈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2):38-40.
-
10冯宪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7(1):5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