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绥靖政策原因探析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除史学界公认的美国企图将日本这股战争祸水引向苏联和美国陷入国内复杂事务被迫采取孤立于外界政策的原因外,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二是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三是必须稳定拉美后院,阻止德、意、日等法西斯全方位渗透。
作者
彭升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1-223,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美国
绥靖政策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87
同被引文献
11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1
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第4卷《抗日战争的中流抵柱》[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科德尔·赫尔.《赫尔回忆录》第1卷[M].纽约出版社,1948年版..
3
.《国际事务文件集(1937年)》[Z].牛津,1939年版..
4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日本)》1931—1941年:第1卷[M].华盛顿出版社,1943年版..
5
中国人民大学编.《中共党史专题讲义》第3卷[M].,.第326页.
6
维戈兹.《外交史》第3卷下册[M].三联书店,1979年版..
7
博格 冈本.《作为历史的珍珠港事件》[M].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
8
赫伯特·菲斯.《通往珍珠港之路》[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50年版..
9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10
福斯特,冯明方译.《美洲政治史纲》.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第146页.
共引文献
987
1
黄军华.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借鉴[J]
.理论导报,2008(6):24-25.
2
陈云,刘石营.
论民族国家利益在"一边倒"政策中的作用[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0):45-45.
3
庄福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8-11.
被引量:1
4
何德廷,辜宗秀.
抗战时期中共肃奸工作之特色[J]
.江汉论坛,2004(8):103-105.
被引量:3
5
陈桂香.
简论建国前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发展[J]
.理论学刊,2002(6):27-28.
6
李汉军.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辩证统一[J]
.求索,2004(8):131-132.
7
杨松.
毛泽东对宗教文化的重视与研究[J]
.求索,2004(8):236-237.
8
仝华.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79-81.
9
任兆银.
执政党在我国宪政建设中的角色分析[J]
.理论与改革,2001(6):39-41.
10
查有梁.
教育基础论 教育发展论 教育人才论——邓小平教育理论浅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4(8):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6
1
张万杰.
论“七七”事变前后的东北救亡运动[J]
.长白学刊,2008(1):137-140.
被引量:1
2
陆军军.
从“七七事变”到“东方慕尼黑阴谋”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140-142.
被引量:1
3
金卫星.
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J]
.历史研究,1995(4):85-95.
被引量:3
4
陈兼.
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J]
.历史研究,1983(4):166-181.
被引量:1
5
安井三吉.
卢沟桥事变与牟田口廉也[J]
.抗日战争研究,1999(2):29-41.
被引量:8
6
王建朗.
卢沟桥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战和抉择[J]
.近代史研究,1998(5):151-170.
被引量:18
7
肖今.
卢沟桥事变后张自忠留平事件考——兼与李惠兰先生商榷[J]
.抗日战争研究,1998(2):159-166.
被引量:5
8
张宗平.
日本中国驻屯军的由来、演变及罪行[J]
.北京社会科学,1998(2):72-79.
被引量:3
9
胡毓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中的经济战[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4):101-106.
被引量:1
10
熊达云.
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经济扩张[J]
.近代史研究,1985(5):55-7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黄玉军,陈海宏.
英美的对日绥靖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J]
.理论学刊,2009(2):105-109.
被引量:1
2
王锦.
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绥靖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37-39.
3
郭永虎,闫立光.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七七事变研究述评[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4):96-101.
被引量:1
4
张皓.
关于七七事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共党史研究,2018(7):79-93.
被引量:4
5
严双伍,郝春静.
战前日美经贸关系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1):41-48.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邓云成,江丹.
作为思想志向的《开罗宣言》:中日海岛冲突背景下美国对中、日态度转变之应对依据[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32(3):7-14.
2
乔克,魏芳.
2018年北京现代史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19,0(4):46-51.
3
项浩男.
七七事变前后一个北平小人物的经历与心态--基于《雪盦日记》的考察[J]
.城市史研究,2020(1):295-312.
被引量:2
4
刘占广,郝秀喜,李刚.
浅析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如何践行正确党史观[J]
.党史博采(下),2021(10):15-16.
5
董清平.
卢沟桥事变前后王宠惠对日态度及转变[J]
.史学月刊,2024(1):68-76.
被引量:1
6
刘本森.
英美学界的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4,37(4):37-49.
被引量:1
1
彭升.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再探[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24-26.
被引量:1
2
郭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云南少数民族政策原因探析[J]
.商业文化,2016,0(9):216-216.
3
孙岩,王苗.
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J]
.前沿,2008(9):70-73.
被引量:2
4
史亚雄,李阳.
唐代不与外夷争利的互市政策原因初探[J]
.黑龙江史志,2015(3):43-44.
5
黄玉军,陈海宏.
英美的对日绥靖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J]
.理论学刊,2009(2):105-109.
被引量:1
6
纪立新.
1905年至1920年美日在中国的较量[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1):24-27.
7
纪立新.
19世纪后期的美国对日绥靖[J]
.广西社会科学,2003(4):139-142.
8
尚劝余.
尼赫鲁对中国抗战的贡献[J]
.抗日战争研究,2007(1):229-246.
被引量:3
9
尚劝余.
尼赫鲁对中国抗战的贡献[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10):7-13.
10
张建华.
1942~1944年美国对华政策与史迪威事件剖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9-21.
求索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