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06
-
1刘卫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煤炭专业人才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61-62. 被引量:5
-
2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72-75. 被引量:60
-
3罗能.校企合作的系统认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4):75-76. 被引量:18
-
4刘新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供应销售业务核算》教材开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216-217. 被引量:1
-
5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72-73. 被引量:57
-
6何琪得.校企联合:宁波的现实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2):52-53. 被引量:7
-
7巴世光.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4(31):8-10. 被引量:10
-
8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70-72. 被引量:128
-
9熊惠平.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的困难与问题[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23-25. 被引量:10
-
10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 被引量:148
引证文献49
-
1黄昊.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09(9):127-128.
-
2刘跃萍,戴小阳.校企互动是办好民办高职教育的现实途径[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4):167-168. 被引量:1
-
3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3):9-12. 被引量:51
-
4罗秋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26-128. 被引量:9
-
5岳贵鑫,宋真君.构建校企合作载体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107-109. 被引量:1
-
6葛洪芳,吕书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2):181-182.
-
7陈士强,王益云,陈士平.通讯行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企业经济,2009(9):79-81.
-
8闫秀峰,李坚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5(11):208-210. 被引量:4
-
9王宏亮.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案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0-22. 被引量:5
-
10何佳宝.浅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2):150-1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95
-
1李敏娟,吴少培.“双创”集群驱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模式构建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3):113-115. 被引量:4
-
2冯伟林.校企合作培养市场营销人才[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12):97-98. 被引量:4
-
3杨凤美,莫运襟.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轻工科技,2011,27(12):154-155. 被引量:3
-
4王显成,乔海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11):22-24. 被引量:3
-
5孟秋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27):36-37.
-
6郑治伟.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为例[J].消费导刊,2009,0(5):178-179. 被引量:12
-
7丁宁涛.高职女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6):22-25. 被引量:1
-
8徐健.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实然状态与应然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8(3):5-7. 被引量:29
-
9杨伟传.工学结合实践与工学矛盾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1):38-40. 被引量:5
-
10方湖柳,竺辉.中职服装专业“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纺织教育,2008,23(6):37-40.
-
1孙丽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4(6):21-22.
-
2言转寒.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我们的体质[J].年轻人(B版)(魅力校园),2011(4):15-15.
-
3梁兴红.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6,0(8):9-9.
-
4加快计划职能转变步伐实现计委高层次定位[J].呼和浩特经济,1995(1):16-23.
-
5顾裕文.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学生”的培养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9):188-189. 被引量:1
-
6周晓芹.如何培养和激发技校生的学习热情[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2):91-92.
-
7叶玮光,党龙凤,唐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101-103. 被引量:1
-
8张桂春,左彦鹏.试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适需[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4(2):28-31. 被引量:4
-
9栾贵勤,田芳,孟仁振.试论主体功能区的产业政策规划[J].经济师,2008(11):82-83. 被引量:1
-
10唐平涛.道德人格的培养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着力点[J].文教资料,2011(28):231-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