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3,共2页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49
-
1刘小宁.银杏的社会效益与利用价值[J].陕西农业科学,2001,47(3):43-44. 被引量:1
-
2谢友超,蒋志新.江苏省银杏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江苏林业科技,2004,31(4):50-52. 被引量:7
-
3唐中贤,张安.银杏资源市场调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5):476-477. 被引量:2
-
4梁朝晖,梁立兴.银杏——西部退耕还林优良的造林树种[J].防护林科技,2004,17(6):77-78. 被引量:2
-
5梁立兴.国外银杏栽培、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3,6(5):41-46. 被引量:13
-
6邢世岩,李登开,时鑫.美国银杏的研究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1994,7(4):54-61. 被引量:12
-
7张继闯.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银杏产业[J].中国林业,2005(03A):20-20. 被引量:3
-
8张志明.我国银杏资源开发现状初探[J].河北农业科技,2005(5):4-4. 被引量:3
-
9邢世岩,有祥亮,宓秀民,祝清义.我国银杏栽培的历史及现状[J].山东林业科技,1995,25(1):6-10. 被引量:9
-
10夏晋晋.浅谈银杏的价值与产品开发[J].西南园艺,2006,34(4):60-6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4
-
1战臣祥,马瑞红,孙玮,冯海宝,袁俊云.临沂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200-200. 被引量:5
-
2陈兴忠.泰州市银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7):330-332. 被引量:5
-
3李月娣.银杏价值及其产业现状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2):32-37. 被引量:30
-
4王力明,刘继,黄海涛,李焕秀,唐懿.银杏凋落叶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土壤,2019,51(3):502-50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46
-
1张谦,刘延刚,丁文静,陈香艳.临沂市中药材产业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5(12):17-19. 被引量:5
-
2贾卫国,王海涛,沈文星,曹福亮.山东郯城银杏产业发展策略分析[J].林业经济,2016,38(3):82-88. 被引量:8
-
3向革昌.银杏产业化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138-138. 被引量:3
-
4任红,王如伟,刘华春,陈岑,顾煜超,黄海波,乔洪翔.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8,38(5):851-856. 被引量:6
-
5刘瑾蓉,林剑辉,李婷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银杏叶片患病程度识别[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6):55-61. 被引量:5
-
6刘志香,李西文,黄旗凯,胡江宁,李琦,乔洪翔,开国银.无公害银杏种植技术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1):1404-1410. 被引量:6
-
7李涛,韦丹,陈思同,蔡一冰,吴鹏飞,马祥庆.中国树木文化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9,46(1):134-140. 被引量:7
-
8黄展鹏,黄金,郑海霞.银杏的园林应用价值及其常见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9,42(13):152-153. 被引量:5
-
9韩晋,郁万文,曹福亮,汪贵斌.基于叶和花粉中类黄酮含量的银杏雄性优株初选[J].经济林研究,2019,37(4):88-95. 被引量:4
-
10刘振宁,于雯,张倩文,刘蕾,刘颖,高瑛璐.不同化学试剂浸种对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临沂大学学报,2019,41(6):32-38. 被引量:7
-
1张继闯.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银杏产业[J].中国林业,2005(03A):20-20. 被引量:3
-
2孙红.灵芝并非“一种就灵”[J].致富天地,2001(8):7-7.
-
3银杏生产特色镇——铁富[J].农家致富,2008(16):13-13.
-
4易文修,康忠武.兴安县银杏生产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园艺,1999,19(2):22-24.
-
5张玉良.把发展银杏的事办好[J].安徽林业,2000(1):5-5.
-
6高文胜.山东省银杏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2(4):23-23. 被引量:2
-
7卢荣景.发展银杏致富乡里[J].安徽林业,2000(1):3-3.
-
8杜勇.新村银杏产业两次调整战略[J].中国林业,2000(10):21-21.
-
9李新明.我国银杏生产现状与发展[J].中国果菜,2000,20(1):36-37.
-
10刘玉太.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标准化探讨[J].中国技术监督,1993(10):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