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两大化工基地 提升滨海新区产业辐射能力
出处
《城市》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City
作者简介
赵树明,男,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9
-
1翟羽伸.世界石油化工产业格局的变化及其启示[J].化工技术经济,2002,20(2):1-4. 被引量:7
-
2王建优.产业聚集的特征、成因及类型[J].当代财经,2003(1):109-111. 被引量:32
-
3Porter M E.Cluster s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on,1998.
-
4江苏化工产业高地课题组.构筑江苏化工产业高地的研究报告[J].江苏化工,2003,31(1):1-5. 被引量:3
-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3(8):28-31. 被引量:49
-
6周军,安志明,王红梅,骆雁.中国加入WTO氯碱工业现状及生存策略[J].氯碱工业,2003,39(8):1-3. 被引量:2
-
7姚国欣.与时俱进 加快发展 我国石化支柱产业建设进入新阶段(Ⅱ)[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2,20(4):219-223. 被引量:2
-
8花佑兵.综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范式[J].当代石油石化,2003,11(2):33-36. 被引量:5
-
9袁晴棠.石油化工技术发展趋势初探[J].当代石油石化,2002,10(9):1-7.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2
-
1Porter M.E.. Clusters and of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December, 1998.
-
2袁晴棠.新世纪中国石化科技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石化,2001(2):10-15. 被引量:7
共引文献98
-
1罗啸潇,王婷,廖斌.我国产业集聚热点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与管理,2020,22(3):65-72.
-
2朱意秋.港口物流簇群的形成与繁荣[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24-327. 被引量:11
-
3李军波,董少锋,刘强.中日两国经济集群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1):103-105.
-
4何琨,何云,吴德荣.乙烯联合装置汽油加氢、芳烃抽提改进流程的技术经济分析[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1):55-60. 被引量:3
-
5何琨,李真泽.乙烯装置节油流程的开发[J].化工进展,2006,25(z1):47-53.
-
6刘丽辉,杨伊侬.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乡镇经济,2004,20(6):26-28. 被引量:5
-
7徐瑜.我国石油石化产业聚集现状及发展策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20(4):11-15. 被引量:9
-
8张敏.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9(10):149-152. 被引量:10
-
9林凤彩.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4,16(3):58-60. 被引量:1
-
10胡俊文.点-片-面产业集聚: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中心跨越的战略选择[J].亚太经济,2004(4):43-46. 被引量:5
-
1迈克·格伦瓦尔德,李慧(译).寻求替代能源的理性思考[J].决策与信息,2010(10):33-36.
-
2张坚.产业集群与产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7):135-137. 被引量:3
-
3青海计划打造化工产业集群[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9):39-39.
-
4李明轩,孙欢.区域创新体系基础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4(3):58-59.
-
5张定龙.精心打造“小城区、大科技”创新体系[J].今日科技,2006(7):23-23.
-
6低碳经济与美元“玄机”[J].社科新视野,2009(6):40-41.
-
7邬贺铨.“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与挑战[J].学术前沿,2015(10):4-14. 被引量:71
-
8乔桂银.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研究(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27(1):1-5.
-
9张本照,陈旭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价值工程,2007,26(11):101-103. 被引量:5
-
10言论[J].中国信息化,2012(5):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