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洲季风演化的突发性与不稳定性——以末次间冰期土壤发生为例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处于季风三角区顶点部位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的兰州-临夏地区高分辨率(23.6~88a/cm)黄土、古土壤记录揭示出在曾认为是温暖湿润的末次间冰期,无论是夏季风还是冬季风均表现出千年尺度上的急剧快速变化。变化幅度常达末次间冰期冷暖期气候变幅的1/3~1/2,变化形式多半为夏季风的突发性暴发与冬季风的逐渐增强相结合。即在夏季风盛行期有猛烈的持续降温;在冬季风盛行期也有强烈的增温。在末次间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5e亚阶段)它表现为夏季风的三次突然暴发和两次明显的冬季风增强,与最近格陵兰冰芯GRIP所揭示的末次间冰期气候不稳定性事实吻合。这说明突发性和不稳定性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可能在北半球具有普遍性。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国家"八.五"攀登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国家留学回国启动基金联合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安芷生,孙东怀,张小曳,周卫建,S.C.Porter,J.Chappell,N.J.Shackleton,张代洲.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J].科学通报,1994,39(24):2254-2256. 被引量:56
  • 2姚檀栋,焦克勤,皇翠兰,李月芳.冰芯所记录的环境变化及空间耦合特征[J].第四纪研究,1995,15(1):23-29. 被引量:31
  • 3李吉均,Uplift of Qinghai-Xizang(Tibet) Plaeau and Global Change,1995年
  • 4方小敏,Palaeoclimatol Palaeoecol,1994年,111卷,289页
  • 5陈发虎,甘肃地区的黄土地层学与第四纪冰川问题,1993年
  • 6方小敏,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29页
  • 7李吉均,中国科学.B,1990年,10期,1086页
  • 8李吉均,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1988年,13卷,125页
  • 9刘东生,黄土与环境,1985年

二级参考文献10

  • 1Zhang X Y,Quatern Res,1994年,41卷,35页
  • 2Zhang X Y,Atmos Environ,1993年,27A卷,13期,2051页
  • 3安芷生,Cantena,1991年,8卷,125页
  • 4陈隆勋,东亚季风,1991年
  • 5安芷生,Quatern Inter,1990年,7/8期,91页
  • 6Liu T S,Loess and environment,1985年
  • 7陶诗言,气象学报,1957年,28卷,234页
  • 8汤懋苍,李存强,张建.青藏高原及其四周的近代气候变化[J]高原气象,1988(01).
  • 9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4(03).
  • 10姚檀栋,谢自楚,武筱舲,L.G.Thompson.敦德冰帽中的小冰期气候记录[J].中国科学(B辑),1990(11):1196-1201. 被引量:107

共引文献85

同被引文献278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