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联”促“外向” 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外向型发展模式
二级参考文献3
-
1张敏,顾朝林.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2):112-117. 被引量:14
-
2刘君德.论中国大陆大都市区行政组织与管理模式创新——兼论珠江三角洲的政区改革[J].经济地理,2001,21(2):201-207. 被引量:28
-
3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25(5):19-23. 被引量:233
共引文献21
-
1曹现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与地方公共管理创新——兼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5(3):27-31. 被引量:18
-
2陈章喜.我国大型城市群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前沿,2006(1):11-14. 被引量:4
-
3陈章喜.论珠三角城市群的组团式发展[J].开放导报,2006(1):87-90. 被引量:11
-
4武建奇,母爱英.京津冀都市圈管治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7,21(6):5-9. 被引量:8
-
5赵勇,白永秀.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城市问题,2007(7):6-11. 被引量:42
-
6武建奇,母爱英,安树伟.京津冀都市圈管治模式与协调发展机制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36-40. 被引量:8
-
7宣文俊.长江三角洲区域协调的重大体制与机制的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20(11):50-58. 被引量:7
-
8何韶瑶,马燕玲.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4):80-84. 被引量:14
-
9周洁.长三角经济发展中“明线与暗线”的博弈论解析——区域产业布局、人才流动与开发战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3):18-26. 被引量:1
-
10李学锋.中国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兰州学刊,2009(9):55-59. 被引量:2
-
1徐世澄.简析1982~2003年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和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3,25(6):24-34. 被引量:5
-
2岳云霞.拉美外向型发展模式的经济与社会成效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2009,31(5):23-28. 被引量:2
-
3王蔚.关于加快推进黄石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2X):77-77.
-
4从数字看我国部分省市企业集团发展态势[J].领导决策信息,2003,0(49):29-29.
-
5王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问题研究[J].城市,2014(1):14-19. 被引量:3
-
6李明珂,张小闻,邱玲.河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魅力中国,2013(22):75-75.
-
7胡华,苏浩,梁光琦.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3):20-23. 被引量:2
-
8吕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传承,2007,0(4):14-17.
-
9杜政清.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趋势与决策探析[J].上海经济研究,1996,8(8):4-8. 被引量:1
-
10吉亚辉,王军锋.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及应注意问题[J].商业时代,2012(5):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