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5年第87期11-12,共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1
-
1马琳.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方式及特点的探讨[J].经济师,2004(11):188-189. 被引量:1
-
2姚延瑞.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18-119. 被引量:2
-
3常建坤,李时椿.对企业并购重组风险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问题,2005(11):33-35. 被引量:14
-
4李恩友.并购重组——企业的壮大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6(02S):246-247. 被引量:2
-
5李善民,周小春.公司特征、行业特征和并购战略类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23(3):130-137. 被引量:147
-
6于善波.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3):29-30. 被引量:1
-
7王晓初,俞伟峰.企业收购绩效与公司治理——内地和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7(8):51-59. 被引量:4
-
8王学林,张昌科《企业并购重组与国有资产结构优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
9李恩友.并购重组一企业壮大之路.商业现代化,2006年.
-
10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J].经济研究,2008,43(4):41-52. 被引量:632
-
1申俊喜,王圳.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26(5):71-75. 被引量:5
-
2汪洁.天津市“十一五”期间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7(2):73-76. 被引量:1
-
3何立胜,孙中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及选择[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4,7(6):122-128. 被引量:8
-
4吴胜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效率研究——兼析广西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效率[J].财会研究,2008(5):6-10. 被引量:1
-
5倪卫红,董敏.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性及其现实意义[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13-18. 被引量:9
-
6郭霖.企业制度创新与职业企业家[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0(2):29-31.
-
7李贺先,亢国杰.对于完善产权市场建设的若干建议[J].产权导刊,2014(10):40-43.
-
8罗珺.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变迁[J].金融与经济,2003(12):21-23.
-
9关豪英.浅议管理信息系统的新表现形式CRM[J].商情,2014,0(39):82-82.
-
10叶建木,黄莺.沉淀成本与投资决策分析[J].财会月刊,2007(3):34-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