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暴露与讽刺”论争中的郭沫若和茅盾 被引量: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暴露与讽刺”论争中郭沫若与茅盾各以具有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作家精神和价值观对论争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并通过对立的扬弃和克服,再一次调整文学与民众的关系,深入探讨抗战文学运动推进的方向,使抗战文学具有了同时代世界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作者 白永吉
机构地区 高丽大学中文系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5年第3期14-21,共8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作者简介 白永吉,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教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2[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8页.
  • 3.《沈从文散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24页.
  • 4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3、225页.
  •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6页.
  • 6.《茅盾全集》第18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3页.
  • 7.《郑伯奇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6页.
  • 8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J].《现代》,1933,4(1).
  • 9高尔基.《俄国文学史》[M].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第1、115、70、71页.
  • 10高尔基.《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3页.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46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