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
被引量:1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of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 at Home and Abroad
摘要
信息化水平测度是对某国家、地区、部门信息产业及其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度量.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对加强测度的科学性和促进信息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出处
《中国信息导报》
CSSCI
2005年第11期27-29,共3页
China Inform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23
-
1波拉特著 李必祥译.信息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
2小松崎清(日).信息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
3Brokl H, Menou M J. Index of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Potential. Final Report of Phase 2 of the IUP Pilot Porject. Los Angeles: GSLIS/UCLA, 1982.
-
4B. K. Eres, Economic conditions report to information activity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ASIS, 1985(5).
-
5Vijay S William R K.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assess the extent to which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vid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nagement Science,1994(12).
-
6Ravi K, Murugan A and Magid I.Selecting IT applications in manufacturing: a KBS approach. Omega,1999(27).
-
7Nagalingam S V and Lin G C I. A unified approach towards CIM justification.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7(2).
-
8Nagalingam S V and Lin G C I. A methodology to select optimal system components f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by evaluatingsynergy.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8 (3).
-
9贺铿.关于信息产业和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2):34-40. 被引量:23
-
10靖继鹏,王欣.信息产业结构与测度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1993,14(01X):7-16.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36
-
1岳剑波.中国的信息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4):94-99. 被引量:21
-
2靖继鹏,王欣.信息产业结构与测度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1993,14(01X):7-16. 被引量:38
-
3叶明.社会经济信息化研究——江苏信息经济的测度[J].情报科学,1989,10(6):37-49. 被引量:8
-
4邓兆参,谭国彬,林坚.广州市信息化指数的初步测算及分析[J].情报学报,1994,13(5):370-375. 被引量:17
-
5张岐山,邓聚龙,邵勇.均衡接近度灰关联分析方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23(11):94-98. 被引量:33
-
6钟旭霞.广州市信息环境初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8(3):28-30. 被引量:8
-
7林汉川,郭朝江,吕晞,朱东海.湖北省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首次测算与预测[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9(4):61-71. 被引量:14
-
8陈年红.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7(5):9-13. 被引量:2
-
9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5,385.
-
10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12(1)..
共引文献169
-
1赵正龙.信息产业定义与范畴的新界定[J].科学学研究,2003,21(z1):51-59. 被引量:7
-
2马飞,郑凌燕,俞海山.网络时代信息资源传播对科技产出的贡献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5):90-93.
-
3邢志强.河北省信息产业规模、结构和预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24-30. 被引量:6
-
4贺秉元,陈锐,乐飞红.宁波与现代国际著名港城国民经济信息化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10(4):73-78.
-
5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21-28. 被引量:82
-
6王士军.甘肃省信息化建设与西部省区的比较与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4,20(5):67-70.
-
7张大朋,周均清,王乘.国内外信息化水平评估体系简析[J].中国信息导报,2004(7):17-19. 被引量:12
-
8周志丹,任建雄.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失真分析[J].企业经济,2004,23(8):138-139. 被引量:1
-
9宋宸依.浅析区域信息化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九江师专学报,2003,22(6):35-39. 被引量:2
-
10王卫,贾延霞,王冬梅.我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聚类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9):41-4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杨继红,雷晓庆.山西省信息化指数模型及测度分析[J].现代情报,2005,25(3):30-33. 被引量:1
-
2袁俊.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4):112-113. 被引量:9
-
3夏晓慧.淄博市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分析调查报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92-94. 被引量:1
-
4周宏仁.国家信息化的新阶段[J].中国信息界,2006(13):6-9. 被引量:4
-
5《山西统计年鉴》2002-2006.
-
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2005.
-
7《中国信息年鉴》2002-2005.
-
8杜燕.社会信息化测度初探[J].情报杂志,1997,16(6):17-19. 被引量:6
-
1郑丽琳.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2S):60-61. 被引量:4
-
2卢丽娜.山东省信息化水平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3-115. 被引量:5
-
3王君,杜伟.我国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J].情报学报,2003,22(2):222-228. 被引量:6
-
4翁佳,郑建明.我国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述评[J].情报杂志,2006,25(5):17-18. 被引量:8
-
5陈向东,傅兰生.我国产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机械行业产业信息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1999,20(6):21-31. 被引量:11
-
6崔亮.新疆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2007(02X):81-82.
-
7万岩,胡桃.信息产业图示及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9-23. 被引量:2
-
8李美洲,韩兆洲.信息化水平测度——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72-175. 被引量:7
-
9张大勇,万众,丁明.机械行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J].山东农机,2003(9):5-8.
-
10卢丽娜.《中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简介[J].理论学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