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矮秆遗传型对赤霉酸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小麦矮秆遗传型幼苗对赤霉酸(GA_3)的反应。GA_3对不同小麦矮秆遗传型的幼苗形态、第一叶高度和芽鞘长度具有不同效应。幼苗形态是一个比较好的GA_3反应指标,品种间差异明显,具有快速、稳定和易于鉴别等优点。
作者
郭保宏
机构地区
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出处
《作物品种资源》
1989年第3期13-15,共3页
China Seeds
关键词
小麦
矮秆
遗传型
赤霉酸
反应
分类号
S512.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27
1
黄剑华.
小孢子和花药培养技术在作物定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J]
.作物研究,2007,21(3):167-169.
被引量:22
2
李立会,董玉琛.
PRODUCTION AND CYTOGENETIC STUDY OF INTERGENERIC HYBRIDS BETWEEN Triticum aestivum AND Agropyron desertorum[J]
.Science China Chemistry,1991,34(4):421-428.
被引量:4
3
刘秉华,杨雨,丁表珍.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 10与着丝点间遗传距离的测定[J]
.科学通报,1993,38(12):1128-1130.
被引量:7
4
赵和.
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现状[J]
.河北农业情报,2004,8(4):96-99.
被引量:23
5
刘洁,李润植.
作物矮化基因与GA信号转导途径[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7-40.
被引量:23
6
李兴普.
北方冬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鉴定初报[J]
.作物品种资源,1993(4):16-17.
被引量:2
7
武涛,曹家树,虞慧芳.
赤霉素合成基因的克隆以及其相关矮化突变体[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2):157-164.
被引量:15
8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齐秀改.
小麦新品系宛原50-2矮秆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作物学报,1994,20(3):297-301.
被引量:6
9
慕美财,刘勇,郭小丽,张曰秋,于凯,刘冬成,张爱民.
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布的分子鉴定[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4):473-478.
被引量:21
10
郑寨生,张尚法,王祥根,陈邦群.
烯效唑对小麦防倒增产效应的研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1):41-4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7
1
黄康龙,赵颖,莫俊杰,梁杰恩,黄华彬,刘丽霞,周鸿凯,何觉民.
烯效唑干粉拌种降低小麦不育系株高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34-637.
被引量:5
2
李兴普.
河北省主要小麦育成种矮源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17(4):59-63.
3
董心久,张安恢,魏凌基,郝向东,王仙,赵高博.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矮秆性状对赤霉素反应和α-淀粉酶的表达[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180-182.
被引量:3
4
张晶,吕新华,林海荣,魏凌基,刘芳.
新疆育成春小麦品种和推广品种对赤霉素反应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3):293-297.
被引量:2
5
郭保宏,宋春华,贾继增.
我国小麦品种的Rht1、Rht2矮秆基因鉴定及分布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5):56-60.
被引量:32
6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3):15-17.
被引量:2
7
宗浩,崔法,鲍印广,赵春华,王玉海,杜斌,王庆专,王洪刚.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385-389.
被引量:7
8
韩静然,王长有,赵宁娟,吉万全,赵毓,刘雪利.
冬小麦新种质N0238D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6):60-63.
被引量:6
9
付颖,吴金华,王长有,张保军,吉万全.
小麦新种质N0381D矮秆基因的遗传与SSR标记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3):411-415.
被引量:3
10
闫美,刘如如,于海涛,达瓦,格桑,李安飞,孔令让.
小麦矮秆种质山农矮330的农艺性状与矮化特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8):14-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黄康龙,赵颖,莫俊杰,梁杰恩,黄华彬,刘丽霞,周鸿凯,何觉民.
烯效唑干粉拌种降低小麦不育系株高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34-637.
被引量:5
2
王亮,李卫华,徐红军,鲁鹏君,崔凤娟,李士磊.
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等位变异的分布[J]
.华北农学报,2013,28(6):59-64.
3
邓小锋,周永红,杨瑞武,丁春邦,张利,张海琴,刘光欣.
新疆吐鲁番矮秆波兰小麦穗长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1):12-14.
被引量:3
4
慕美财,刘勇,郭小丽,张曰秋,于凯,刘冬成,张爱民.
山东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分布的分子鉴定[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4):473-478.
被引量:21
5
董心久,张安恢,魏凌基,郝向东,王仙,赵高博.
花培矮秆小麦品系矮秆性状对赤霉素反应和α-淀粉酶的表达[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2):180-182.
被引量:3
6
杨松杰,张晓科,何中虎,夏先春,周阳.
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8):1680-1688.
被引量:62
7
吴昆仑.
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简述[J]
.青海农林科技,2006(3):24-25.
被引量:9
8
傅大雄,余东,阮仁武,罗明华,方宣钧.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_3理想株高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J]
.分子植物育种,2007,5(1):84-90.
被引量:1
9
宋志剑,康厚扬,周永红.
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25-427.
10
张晶,吕新华,林海荣,魏凌基,刘芳.
新疆育成春小麦品种和推广品种对赤霉素反应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3):293-297.
被引量:2
1
张京,孙立军.
大麦矮秆品种株型特征及对赤霉酸反应的比较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3,11(2):1-5.
被引量:1
2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辉.
中国小麦的主要矮秆基因及矮源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2,25(1):1-5.
被引量:63
3
李运朝.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2007(5):53-53.
被引量:1
4
刘光欣,周永红,郑有良,杨瑞武,丁春邦.
矮秆波兰小麦矮秆性状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2,20(2):81-83.
被引量:5
5
赵建强,万淑贞,李中平.
土壤磷可逆转化及苜蓿施磷反应指标[J]
.山西农业科学,1990,18(2):3-6.
被引量:3
6
林志珊,辛志勇.
小麦矮秆基因Rht_(10)对赤霉酸反应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1):8-11.
被引量:4
7
刘秉华,杨丽,王山荭.
矮败小麦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85-185.
被引量:9
8
宋志剑,康厚扬,周永红.
矮秆波兰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的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25-427.
9
杨秋平,杨阳,王鑫,马莹雪,张明,王洪刚.
小麦矮秆种质山农11069-5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J]
.分子植物育种,2015,13(1):71-76.
被引量:3
10
李兴普.
北方冬小麦种质资源矮秆基因鉴定初报[J]
.作物品种资源,1993(4):16-17.
被引量:2
作物品种资源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