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717-1719,共3页
Chongqing medicine
参考文献11
1 陈英剑,胡成进,齐法莲,徐军.溶血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的影响[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6):563-564. 被引量:6
2 胡红菊,刘雪银,邓明燕.标本溶血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4(3):205-205. 被引量:4
3 刘树文,渠建军,巩秀丽.溶血标本对临床实验结果的影响[J]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4):46-46. 被引量:21
4 严霜红.溶血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6-2706. 被引量:4
5 邱谷.溶血对重氮法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干扰分析[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6):350-350. 被引量:19
6 徐晶,鲁英,孙莹.PT、APTT检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J]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1):699-699. 被引量:1
7 刘晓娟.溶血标本对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J] .工企医刊,2004,17(4):45-45. 被引量:3
8 王美玲.浅谈PT、APTT检测应注意的问题[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1):897-898. 被引量:1
9 雷秀霞,陈小辉.不同血液成份乙肝两对半结果比较[J] .广州医药,2003,34(2):62-63. 被引量:3
10 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4):250-253. 被引量:106
二级参考文献9
1 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4):250-253. 被引量:106
2 Akane A, Matsubara K, Nakamura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heme compound copurified with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from bloodstains, a major inhibitor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mplification. J Forensic Sci,1994,39(2):362-372.
3 倪赞明,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2年,5卷,25页
4 朱忠勇.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标准化(附纤维蛋白原测定推荐方法和淘汰过时的出凝血时间的建议)[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308-312. 被引量:179
5 邱谷,张世杰,顾玲莉.血清总胆红素的单一试剂测定法[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0,5(4):219-220. 被引量:1
6 王学锋,胡晓波,程胜利,璩斌,黄霞萍,王鸿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5):291-292. 被引量:16
7 肖秀林,陈红宇,王昌富,彭长华,李莉.PT和APTT样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探讨[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2):103-104. 被引量:47
8 徐小燕,许少明,蔡应木.酶标仪电脑联机管理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判断的应用[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14(2):131-131. 被引量:1
9 彭黎明,蒋能刚.血细胞参数检测的参考方法及其应用[J] .临床检验杂志,2003,21(6):369-371.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152
1 郝爱军,郑伟,王焕海,苏大林.不同月份人体血钾浓度变化分析及对策[J] .医学信息,2017,30(9):32-34.
2 陈海鸣,余崇镐,周迎春,黄纾,李红.自配胆红素试剂(重氮法)在AU-600的应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1,23(5):281-282.
3 徐克,王小青,池胜英.干式生化法测定血清淀粉酶的评价[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1,23(6):403-356. 被引量:1
4 丁兆连,于文秀.AVL9120 9130系列K^+ Na^+ Cl^- 分析仪国产试剂的评价[J]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4(3):166-167.
5 韩凤琴.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3):166-166. 被引量:16
6 周玲珠,沈海明.浅谈标本溶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现代养生,2014,0(2):102-103.
7 杨国灿.不合格生化标本导致结果波动5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5):660-660. 被引量:1
8 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721-1722. 被引量:22
9 杨莉萍.溶血对肝功能分析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B):2380-2381. 被引量:5
10 吴立翔,林一民,刘前程.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6):576-577.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122
1 李桂云.标本溶血对15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4):164-165. 被引量:19
2 郑建中,王丽萍.标本因素对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DNA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431-433. 被引量:5
3 杨建平,谢增发,何勇.溶血标本对血糖及心肌酶检测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67-4768. 被引量:7
4 郑建中,王青,王凤华,王丽萍.标本因素对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DNA的影响[J] .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20(5):58-60. 被引量:8
5 陈秀丽,滕松波,王友政.溶血对HBsAg、HCV—Ab、HIV—Ab测定结果的影响[J] .泰山卫生,2004,28(4):15-16. 被引量:3
6 刘晓娟.溶血标本对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结果的分析[J] .工企医刊,2004,17(4):45-45. 被引量:3
7 严霜红.溶血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706-2706. 被引量:4
8 吴立翔,林一民,刘前程.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6):576-577. 被引量:30
9 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4):250-253. 被引量:106
10 贺姝慧,赵学礼.冷凝集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3):237-2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41
1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樊晓燕,岳天海,李丽华,李步荣,张彤.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6):25-29. 被引量:49
2 李兵,李豫英.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663-1664. 被引量:22
3 刘亿藩.溶血标本对GGT检测的干扰[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32-32.
4 王廷刚,纪伟.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81-82. 被引量:9
5 游其勇.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80例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6):169-170. 被引量:22
6 李佳.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0,23(20):3830-3831. 被引量:11
7 王延春.不同化学发光仪器检测甲状腺素结果的比较[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1):3215-3215.
8 陈静,杨其江,范贵英,黄勇.溶血标本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54-354. 被引量:13
9 卢玉娟.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03-203. 被引量:16
10 周梅芳.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108-109.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84
1 朱敏.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方法[J] .智慧健康,2020(14):7-8. 被引量:4
2 何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20-922.
3 杨琴,苏静宾,王嫔.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7):389-389. 被引量:7
4 王杜伟,李璐,王赛龙,緱朝云,田芳,王伟,曲恒燕.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液标本溶血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0,36(4):450-452. 被引量:9
5 李秀红,关莉莉.溶血现象在生化检验中的干扰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5):128-129.
6 占玲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J] .医学信息,2017,30(14):191-192. 被引量:1
7 陈东华.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6,29(29):118-119. 被引量:1
8 刘鼎,杨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1):107-108.
9 刘万富.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评价[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4):484-484.
10 罗丽文.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4):436-436.
1 周君妹.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病人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12):177-177.
2 张鹤.护理程序运用于急诊抢救病人的思考[J]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1,3(1):52-54.
3 袁力蓉,张启云,武惠丽.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1):16-17. 被引量:3
4 柯庆梅.如何提高急诊抢救病人静脉穿刺成功率[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X):79-80. 被引量:4
5 古满平,赵庆华.2018例安全留置针应用的临床评价[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8-2419. 被引量:13
6 曹芳.麻醉中或抢救时胃管置入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09,28(11):47-47.
7 谢忠艳.浅谈急诊抢救病人的心理护理[J] .黑龙江医学,2005,29(6):473-473. 被引量:2
8 孔德凤.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病人中的应用[J] .工企医刊,2006,19(4):63-63.
9 李琳.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0):89-90 25. 被引量:1
10 韩永梅,贾艳楠,张淑梅.探讨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急救患者静脉给药效率[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6):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