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GIS与RS在荒漠化调查评价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G IS与RS技术对各种荒漠化信息的收集、建立数据库、对土地荒漠化进行动态评价和发展趋势预测。
作者
罗晓云
王萍
机构地区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12期286-287,共2页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关键词
GIS
RS
荒漠化
调查评价
应用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荒漠化办公室.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田亚平.
荒漠化概念中的“度”[J]
.中国沙漠,2003,23(6):709-713.
被引量:9
3
董玉祥.
“荒漠化”与“沙漠化”[J]
.科技术语研究,2000,2(4):18-21.
被引量:30
4
李锋.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荒漠化监测中应用的理论分析[J]
.干旱区研究,1997,14(1):69-73.
被引量:29
5
景可.
土地退化、荒漠化及土壤侵蚀的辨识与关系[J]
.中国水土保持,1999(2):29-30.
被引量:17
6
丁国栋,赵廷宁,范建友,杜华.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述评[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1):92-96.
被引量:37
7
刘玉平.
荒漠化评价的理论框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12(3):74-82.
被引量:30
8
孙司衡,龙晶.
空间技术在中国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航天,1998(8):4-6.
被引量:2
9
周忠发.
遥感和GI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3):52-54.
被引量:56
10
祁元,王一谋,王建华,颜长珍.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荒漠化动态分析——以宁夏盐池为例[J]
.中国沙漠,2003,23(3):275-279.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100
1
张殿发,王世杰,李瑞玲.
诌议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制约机制[J]
.中国沙漠,2001,21(z1):1-5.
被引量:8
2
朱震达.
土地荒漠化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理研究,1994,13(1):104-113.
被引量:60
3
乔汉.
土地沙漠化的指标[J]
.世界沙漠研究,1994(4):1-5.
被引量:1
4
李振山,王一谋.
沙漠化评价基本理论初探[J]
.中国沙漠,1994,14(2):84-89.
被引量:19
5
慈龙骏.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289-303.
被引量:121
6
赵永平,王一谋.
图形分形理论在沙漠化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沙漠,1995,15(2):175-180.
被引量:35
7
董玉祥.
中国沙漠化危险度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沙漠,1996,16(2):127-131.
被引量:23
8
刘淑珍,柴宗新.
四川省土地荒漠化初步分析[J]
.国土经济,1996(1):30-34.
被引量:2
9
张煜星.
论荒漠与荒漠化程度评价[J]
.干旱区研究,1996,13(2):77-80.
被引量:24
10
朱震达,王涛.
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余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的分析[J]
.地理学报,1990,45(4):430-440.
被引量:102
共引文献
216
1
白晓永,冉晨,陈敬安,罗光杰,陈飞,肖碧琴,龙明康,李姿霖,张小芸,沈晓倩,杨姝,林心海,李朝君,张思蕊,熊练,王世杰.
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方法、进展与展望[J]
.科学通报,2023,68(19):2550-2568.
被引量:10
2
来楷迪,李明琴,黄辛果,王智勇,钱嵘,罗晓毅.
浅析GIS技术在贵州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z1):80-81.
3
王志刚,李月娟.
遥感技术在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J]
.林业勘查设计,2009(1):122-124.
被引量:1
4
梁春凤,唐通文,段建南.
土地利用系统社会功能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205-5208.
被引量:2
5
文星,段翰晨,廖杰,薛娴.
石羊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荒漠化遥感监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S1):415-422.
被引量:9
6
欧业宁,周忠发,梁铭忠.
基于WebGIS的喀斯特地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S1):5-7.
7
CHEN Jie, GONG Zi-tong, GAO Shang-yu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 China).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root causes of desertification in semi-arid region of China──a case study from Ejin Horo Banner, Inner Mongoli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0,10(2):108-118.
被引量:3
8
金远亮,彭华,闫罗彬,项跃武,王翔宇.
中国南方湿润区“荒漠化”问题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6):772-780.
被引量:8
9
HUBao-qing LIAOChi-mei YANZhi-qiang LILing QINKai-xia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DYNAMIC MONITORING AND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KARST LAND ROCKY DESERTIFICATION[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4,14(2):122-128.
被引量:3
10
王忠静,郑吉林,王海锋.
荒漠化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9):4-7.
被引量:7
1
国内贸易部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废化纤课题组>.
中国化纤废料回收利用现状、发展趋势预测[J]
.再生资源研究,1996(1):30-32.
2
国内贸易部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废纸课题组.
中国废纸回收利用现状发展趋势预测[J]
.再生资源研究,1995(3):33-36.
被引量:1
3
国内贸易部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废化纤课题组>.
中国化纤废料回收利用现状、发展趋势预测[J]
.再生资源研究,1996(2):29-32.
4
楚占昌,柳源.
我国城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1991,18(2):17-19.
被引量:1
5
国内贸易部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废纸课题组>.
中国废纸回收利用现状、发展趋势预测[J]
.再生资源研究,1995(4):32-35.
6
曹杰,周丹.
2016年浙江省突发事件统计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
.安全,2017,38(2):1-4.
7
国内贸易部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废纸课题组>.
中国废纸回收利用现状、发展趋势预测[J]
.再生资源研究,1995(5):26-28.
8
韦晶,王萍,郭亚敏,许娅.
基于GIS与RS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探讨——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0):1020-1024.
被引量:5
9
朱丽,查良松.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2):36-38.
被引量:7
10
叶红,潘蔚,程捷.
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113-115.
西部探矿工程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