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苏省的垛田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水网沼泽地带经人工堆叠形成了一种高出水面的台田,当地称为垛田。垛田土壤物质来源主要为长期黄淮冲积形成的湖积物质,土壤的理化性质已不同于堆叠前的河泥,在利用上主要按照基塘理论实行农林复合农作制,才有利于垛田土壤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作者
钱晓晴
陈清硕
封克
机构地区
江苏农学院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7-11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关键词
垛田
形成
利用
台田
分类号
S15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122
1
俞孔坚,俞文宇,林国雄,张建乔,拜真,田乐(翻译),李慧彦(翻译).
将营养流慢下来——海口市美舍河凤翔公园生态设计[J]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2019,7(6):102-115.
被引量:3
2
苑利.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农业考古,2006(6):168-175.
被引量:65
3
姚天.
人造耕地说葑田[J]
.农业考古,1986(1):233-235.
被引量:4
4
吴敏芳,邹爱雷.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和发展经验[J]
.世界农业,2014(11):152-155.
被引量:9
5
李志飞.
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旅游学刊,2006,21(2):21-25.
被引量:83
6
彭安玉.
论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自然环境的变迁[J]
.中国农史,2006,25(1):111-118.
被引量:16
7
潘杰.
以水为魂——中国治水文化的精神传承(三)[J]
.江苏水利,2006(6):46-48.
被引量:2
8
孙业红,闵庆文,成升魁,王旭海.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J]
.资源科学,2006,28(4):138-144.
被引量:94
9
罗永常.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
.旅游学刊,2006,21(10):45-48.
被引量:124
10
王衍亮,安来顺.
国际化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问题[J]
.中国博物馆,2006(3):29-36.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8
1
卢勇,王思明.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141-148.
被引量:27
2
崔峰,李明,王思明.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56-164.
被引量:64
3
卢勇,高亮月.
挖掘与传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文化内涵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155-160.
被引量:6
4
罗治得,朱飞.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J]
.江苏商论,2018(3):48-50.
被引量:4
5
陈阿江,刘竹香.
未能传承活化的农业遗产——以垛田农业观光旅游为例[J]
.学习与探索,2023(6):19-27.
被引量:3
6
王志勇,李嘉宁,彭晓,洪敏,张凯.
水土平衡的生境营造模式及其工程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60(1):165-174.
7
朱荣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为例[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5):1-7.
8
袁慧.
近代里下河垛田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5,40(1):41-52.
二级引证文献
90
1
田小波,胡静,徐欣,贾垚焱,吕丽,刘海朦.
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机理[J]
.经济地理,2021(1):191-201.
被引量:39
2
熊礼明.
游客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主客冲突感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3):316-320.
被引量:7
3
卢勇,高亮月.
挖掘与传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化垛田的文化内涵探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6):155-160.
被引量:6
4
宋繁,邹宏霞.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居民经济收入相关研究——以龙脊梯田为研究对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79-83.
被引量:4
5
朱飞.
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6-29.
被引量:4
6
林箐.
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
.风景园林,2016,23(8):27-37.
被引量:68
7
包富华,杨尚英.
2000年以来国内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回顾[J]
.世界地理研究,2016,25(5):142-152.
被引量:8
8
葛佩佩,张建国,蔡碧凡,张明如.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2016,6(11):95-100.
被引量:8
9
朱爱琴,周勇,陈君子,胡红兵.
湖北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研究——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J]
.经济地理,2016,36(11):184-191.
被引量:43
10
张灿强,闵庆文,田密.
农户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感知分析——来自云南哈尼梯田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28-135.
被引量:29
1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J]
.农民科技培训,2014(2).
2
王鉴明.
甘蔗土壤科学及甘蔗农业生态[J]
.甘蔗糖业,1997,26(3):14-18.
3
郑雪峰.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6):49-49.
4
刘敬娟,陈中赫.
铁岭市大田作物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1(6):27-29.
5
杨晋.
花生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8):45-45.
6
葛莹莹.
花生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6(11):7-7.
7
马伟成,王春生.
开发河泥资源提高综合效益[J]
.土壤肥料,1993(3):33-34.
被引量:2
8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茉莉花和茶文化、陕西省佳县古枣园和江苏省兴化市垛田三大农业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名录[J]
.世界农业,2014(7):202-202.
9
吕云生,吕海波.
芦苇的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12(5):15-15.
10
於伯华.
江苏省河泥资源与利用的调查报告[J]
.土壤肥料,1993(3):30-32.
被引量:3
土壤通报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