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和欧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适用性要点。
作者
张乐才
机构地区
浙江宁波宁海行政学院
出处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年第12期169-169,共1页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
争端
产业梯度转移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作者简介
张乐才,男,浙江宁波宁海行政学院和宁海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9
1
张弛.
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与母国的“产业空心化”[J]
.世界经济文汇,1993(5):42-46.
被引量:13
2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被引量:800
3
夏静.
区域统筹:壁垒与政策取向[J]
.理论月刊,2005(2):27-29.
被引量:1
4
孙中伟,路紫.
流空间基本性质的地理学透视[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1):109-112.
被引量:92
5
刘耀彬,李仁东,张守忠.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5):140-148.
被引量:183
6
黄伟,张阿玲,张晓华.
我国统筹区域发展之路探索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2005,23(2):47-51.
被引量:1
7
吴翔阳.
产业集群优势与“以群引外”策略[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9):24-27.
被引量:7
8
孙中伟,王杨,李彦丽.
论流空间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6):57-61.
被引量:9
9
陈蓉芳.
产业转移理论与国际纺织制造业中心的变迁[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56-60.
被引量:4
10
丘兆逸.
实施产业集群转移模式 实现西部经济腾飞[J]
.探索,2006(1):146-149.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5
1
王慧娟.
刍议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与实现途径[J]
.法制与社会,2008(4):241-242.
2
毛广雄,曹蕾.
基于流空间视角的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流强度测算及层域划分[J]
.软科学,2009,23(4):78-82.
被引量:4
3
毛广雄.
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25(10):68-70.
被引量:16
4
张国建,俞鸿,沈海风,孙大勇.
产业梯度转移与经济结构优化研究——以绍兴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视角[J]
.当代社科视野,2010(11):23-27.
被引量:1
5
刘现准.
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探析[J]
.当代经济,2014(1):12-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毛广雄.
产业集群化转移:理论述评及启示[J]
.统计与决策,2010,26(6):154-157.
被引量:12
2
孙君,姚建凤.
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南北共建产业园为例[J]
.经济地理,2011,31(3):432-436.
被引量:35
3
孙君.
苏北产业转移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
.商业时代,2011(23):136-139.
被引量:5
4
孙君,郇红艳.
基于F-AHP的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0):1157-1163.
被引量:4
5
李建磊,徐晓明.
河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评价[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40(5):113-118.
被引量:2
6
乔红学.
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分析视角[J]
.北方经贸,2012(7):45-46.
被引量:2
7
赵祥.
产业扩散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J]
.技术经济,2012,31(8):80-86.
被引量:8
8
任登魁.
实现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对策建议:以濮阳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9):50-52.
9
赵祥.
基于部门异质性的产业扩散模式研究——以广东省内产业转移为例[J]
.产业经济研究,2013(2):10-20.
被引量:6
10
刘文辉,李小红.
江西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企业准入标准探讨[J]
.企业经济,2013,32(12):112-115.
1
刘碧.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11):1-4.
被引量:8
2
周翼翔,王学渊.
从博弈论看中国和欧美的纺织品贸易争端[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29-31.
被引量:1
3
郑宝银.
加快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J]
.国际贸易问题,2005(7):1-1.
被引量:2
4
2005年1月1日起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大事记[J]
.中国经贸,2006(8):54-54.
5
邹俊煜.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其启示——兼议经济理论应用中约束条件的不可忽略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8):31-33.
被引量:12
6
陈民伟.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战略问题探析——以厦门市为例[J]
.特区经济,2010(11):222-224.
7
马子量.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经贸,2013(20).
8
牛鸿蕾.
我国纺织业区域分布特征分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0):20-22.
9
石磊,陈娜.
全域城市化战略下大连临港产业梯度转移对策研究[J]
.大连大学学报,2014,35(5):10-14.
10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3(39):13-18.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